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博士生新论

  • 高票房低口碑悖论模型的研究

    袁爱清;

    在多元文化及人文思潮的影响下,电影票房与受众口碑并不呈现完全的一致性,高票房低口碑现象时有发生。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基于实用主义视野进行探讨,缺乏对受众心理机制的研究。票房与口碑的一致性,实际上是一种以受众认知为导向的缄默集合,它具有情境的驱动性及行为的趋向性,且与受众认知、情绪及因果归因高度相关。根据受众满意度的心理基础,构建票房及口碑的动态模型。未来研究应采用质的方法拓展研究思路。

    2013年1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近代东北地区俄日中文报业活动述评

    叶彤;王凯山;

    通过梳理近代俄日两国在东北的中文办报活动,总结其中文报业活动的特点。俄日报人以本国政府为后盾,以近代报刊为手段,其所办报纸强烈的政治性以及与本国侵略势力命运的同步性,是区别于西方在华中文报刊的显著特色。通过对于俄日中文报业的梳理和总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俄日两国利用中文报纸达到其侵略目的的险恶用心。

    2013年13期 8-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

    杨珍;崔赟;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文化与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归纳,从宏观社会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民族主义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研究、政治经济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所蕴含的社会权力关系研究、全球化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跨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2013年13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媒体奇观与体育宣传:中西体育报道的视角差异

    刘慧玲;

    体育运动在西方一直是娱乐和奇观的主要场域之一,当代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给受众呈现了民族、国家、种族主义奇观,塑造了众多的国际体育明星,报道他们的成就、过失和丑闻。其戏剧性的媒介奇观展示、专业报道的客观性手法以及重于事实的深度报道淡化了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相对而言,国内媒体注重舆论引导,政治宣传意味较浓,降低了报道的可读性。

    2013年13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记者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关于《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第20条的一点看法

    李国庆;

    记者职务作品归属问题既与著作权激励机制相关,又与单位利益有很大关系。从版权法立法目的、大陆法系著作权法特点看、作品独创性原则和法律的可操作性看,我国应当在尊重意思自治的前提下,将记者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授予记者所有,同时规定单位两年的专有使用权,以达到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

    2013年1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笔触的运动——从绘画到动态影像的美学思考

    林洁;

    本文试图阐释一种独特审美取向的传达:利用各种传统绘画形式为表达手段,结合电影(动画)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和绘画媒介"二维平面上的色彩和线条"而创作的动态影像,有别于单线条平涂的动画片制作方式,绘画在延伸,影像在挖掘,在现当代艺术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里两者相互交错。

    2013年13期 23-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广播电影电视

  • 中国时政电影发展研究

    李彩霞;

    时政电影是中国电影的独特形态,其发展既由时事变更促进,又受权力意志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时政电影创作空前繁荣,其在传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建构国家形象方面功不可没。

    2013年13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姚娟;

    电视民生新闻由辉煌走入困境,向公共新闻和大民生新闻转型是学界认可的两个发展方向,然而,二者都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电视民生新闻应适应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做到关注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民生内容转向民本精神、突出社会大众的教化涵养作用、深入开掘民生新闻内涵四点,在文化视域下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2013年13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体育电视直播“缺席”现象解读

    沈小乐;

    体育电视直播作为电视与体育结合的重要方式,在体育传播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某些有很高新闻传播价值的赛事,电视机构却主动放弃直播,形成特殊的"缺席"现象。体育电视直播中的"缺席"兼有"不闻"和"失语"两种存在本质差异的传播意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阐释了体育电视直播中的"缺席"现象对于体育迷的影响。

    2013年1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双语主持人才培养

    王媛;

    随着国际信息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不断深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呈现"双语化"趋势,双语主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双语主持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和艰巨的跨文化传播使命,在人才培养上应首先树立跨文化传播意识和使命感,做到意识培养普及化;实践教学方面注意因材施教,做到技能训练梯级化。

    2013年13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新媒体与数字化

  • 社会性媒体中的新闻伦理反思

    郭淑娟;

    新闻伦理在社会性媒体中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网络媒体的产业属性突出、新闻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信息互动性显著增强、参与传播信息的队伍多元化、网络言论情绪化等,对一直适用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伦理来说,这样的环境是复杂的,应当从新闻伦理主体的变化入手,结合社会性媒体的特征,在继续践行追求真实、客观、公正、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新闻伦理在社会性媒体中的不足与缺陷。

    2013年13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微博舆论场中的《新闻联播》——以2012年十八大报道期间为例

    倪琳;易旭明;

    本研究基于中国存在的"两个舆论场"之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12年11月份新浪微博中发布的有关《新闻联播》的网络舆论文本内容为第一手抽样材料研究发现,微博舆论场中有关《新闻联播》最敏感的话题是时长变化;微博舆论场最强反应时间为开播后3分钟与结束前5分钟;微博舆论场中影响力最大的博主身份为视频类新媒体机构;微博舆论场中对《新闻联播》的总态度为弱负面性,机构类媒体发挥中和作用;微博舆论场中接近民生、经济、个人化视角的表达,带有数据性、时间性的字词会被反复使用。

    2013年13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对微电影营销策略及盈利方式可能性的探讨

    朱亚利;

    本文澄清了对微电影基本概念的一些认识,阐述了微电影营销的几个要点:一是注重广告主体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二是把广告藏深,把植入广告变为内容营销;三是制造话题,利用病毒式传播,并从企业收费、版权收费、终端用户收费等几个方面近探讨了微电影盈利的几种可能。

    2013年13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指责与规避指责: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构建

    叶铁桥;唐惠润;

    <正>4月18日,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在博客上发文,就南方周末刊发的一篇跟他有关的报道在采访、审稿等环节提出了质疑,认为《南方周末》不诚实,违背新闻职业伦理。《南方周末》记者对此也做了回应,认为报道内容多引自公开资料等,在职业道德上并无缺失。局内人各持一端,局外人难以置喙。在新闻报道中,采访对象埋怨甚至公开指责采访者的情况确实不胜枚举。采访对象经常抱怨采访者在发表时不够尊重其意见,或不遵守相关约定。或最常见的,指责采访者"断章取义、穿凿附会",甚至故意扭曲其原意。

    2013年13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版更需做好提前量——从《攀枝花晚报》看媒体改版的前置条件

    曹习斌;

    <正>作为平面媒体来说,改版是一门"必修课",必须做到常变常新,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同时,改版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作精心的准备和策划,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只有充分做好前置条件,在思想观念、机制体制和方案制定上做好提前量,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改版的成功率。2012年6月1日,《攀枝花晚报》正式进行全新改版。一年来的运行情况表明,这次改版,因为准备充分,策划到位,并且解决思想、机制和体制等前置条件,不仅改出了特色、改出了品位、改出了活力,而且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2013年1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传媒产业

  • 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分析

    田蕾;

    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借助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深入分析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价值链上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分销传播和交换消费等环节的渗透与融合态势。针对我国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发挥自身文化特色优势,依托科技创新,探寻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最优战略路径,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1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广告经营视角下的《大公报》汉口版

    熊英;

    抗日战争中创办的《大公报》汉口版,依靠丰富多样的广告表现形式、规范的广告经营组织制度、分层细化的广告价格策略、与"四不"主义编辑方针相统一的广告经营理念,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报纸的成功发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报业广告经营经验,显示出《大公报》人杰出的报业经营才能。

    2013年13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国际视野

  •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风险交流机制及启示

    岳改玲;

    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欧洲食品安全局风险交流机制及战略的研究,认为欧盟已经形成了相对科学、灵活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其风险交流机制有效运行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国食品监管机构借鉴。我国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独立性,注重食品风险交流中的公众参与,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的常态沟通,增加食品风险交流的开放性、透明性,使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年13期 70-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 国际工人协会机关报《共和国》

    赵永华;李璐;

    <正>《共和国》(The Commonwealth)英文周报是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机关报(图1),马克思是该报的理事会理事和监察委员。1866年2月11日作为原协会机关报《工人辩护士报》的续刊(第153期)在伦敦出版。前期主编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埃卡留斯(Johann Eccarius,1818~1889),他德国流亡者,是马克思政治上的战友。这期间该报刊载了不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和关于国际活动的消息,连载恩格斯的一组文章《工人阶级同波兰有什么关系?》,还刊载了埃卡留斯的论战文章。

    2013年13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国际的新闻观与前期报刊发展

    陈力丹;

    <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三个前后存在的跨国的工人党组织,依次简称为第一国际(1864-1876)、第二国际(1889-1914)和第三国际(1919-1943)。第二国际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1893年的第二国际苏黎士代表大会上,(图1)白发苍苍的恩格斯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致闭幕词,他谈到会场上悬挂着的马克思的画像,感慨地说:"国际现在比以前强大得多了。我们应当根据这种精神在共同的基础上继续我们的工作。为了不致变为宗派,我们应当允许讨论,但必须继续

    2013年13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4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报

    王文轩;赵云泽;

    <正>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湖南长沙创刊,主编毛泽东。该报虽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却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创办的众多进步学生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由于言论激进,读者称它为"湘江的怒吼"。自创办到8月上旬停刊,该报共出版四期,其中随第二期一起印发的还有《临时增刊》第1号。第五期在印刷中,就被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军警查封,还同时查封了报纸的主办机构湖南学生联合会。《湘江评论》为四开四版铅印小型周报,每版分四栏,文章均有小标题,报头印有"发行所长沙落星田湖南联合会"字样。每期1200字左右。新闻,评论

    2013年13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