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新闻絮语

  • 徐铸成谈中国特色的新闻

    张晨;

    <正>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老新闻工作者徐铸成在湖北沙市与《沙市报》采编人员座谈新闻改革问题。他讲的题目是《新闻现代化和记者的职责》。在这次讲话中,发表了他对中国特色的新闻的见解。他说:"我想,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要具有‘史家’精神。‘史家’精神就是不颠倒是非,不颠倒黑白。任何情况之下,我宁可不讲话,讲话一定要真

    1985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持距离”不是新闻规律

    洪恺;

    <正> 刘少奇同志一九六一年对‘大跃进’时的浮夸宣传曾予以严厉的批评,那时由于实际工作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报纸跟着‘转’,推波助澜,助长了不说真话的坏风气‘使党陷于被动’,于是刘少奇同志要求记者‘要学会既联系实际又与实际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围着目前的实际转,也可以报道些与当前斗争关系小些的事情’。

    1985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理论探讨

  • 谈谈价值和新闻价值

    肖小穗;

    <正> 什么是新闻价值?至今在新闻学界仍是众说纷纭。从目前存在的各种新闻价值的定义来看,很多定义不能令人满意,有些还颇觉费解。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神秘。如果我们能从这个问题的外围入手,先搞清什么是"价值",再联系"新闻"的特性进行剖析,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关于价值,马克思曾作过表述,他说:"‘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6页)。马克思这句话虽然不是一个价值定

    1985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本刊专访

  • 灼热的童心——访四川电视台儿童电视剧编导张惠娟

    石化高;

    <正>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四川电视台在北京邀请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少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观摩了四川电视台录制的儿童幽默系列电视剧《小佳佳》第三集《小佳佳的一天》。在观摩会上,大家认为《小佳佳的一天》内容丰富、充实,情绪热烈、欢快,是继《小佳佳游园》和

    1985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闻界人物

  • 一九八四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工作将在蓉举行

    <正> 一九八四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工作,将于今年二季度在成都召开。评选委员会由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战线》、四川日报社等单位三十五人组成。评选办公室设在四川日报社新闻研究所。

    1985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广播电视战线

  • 勇气和智慧闯开了改革之路

    张哲西;

    <正> 四川电视台新闻部,近两年来,在电视新闻宣传中勤奋耕耘,不断探索,努力拚搏,使新闻改革有了新的突破;报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一九八三年本台《四川新闻》播用新闻片1611条,专题片15条;一九八四年一至十二月本台《四川新闻》播用新闻片2670条,专题30条,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三年播用四川的新闻片197条、专题片9条。新闻播用数从一九八二年全国第六位跃居为全国第一位。一九八四

    1985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报园地

  • 企业小报要面向工人

    叶大馥;

    <正> 企业小报的面向问题,似乎早就解决了,其实不然。一九七八年成都铁道报复刊时提出:成都铁道报的宣传要面向班组,为工人服务。但是报纸宣传上的"两多两少"仍然没有解决:即反映上层活动多,反映基层活动少;长而空的稿件多,短而精的稿件少。工作性、技术性、业务部门公告性的会议消息等充塞版面,读者反映说,小报单调、枯燥。为了进一步解决小报的面向问题,近年来,我们先后两次做读者调查,听取大家的意见。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着重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新闻稿件编写坚持一个"实"字,即给新闻脱去各

    1985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小常识

  • 可读性

    <正> 什么叫可读性?国内外有很多解释。西方新闻学者认为,可读性是指新闻作品适宜阅读的程度而言。简单通俗地说,所谓可读性,就是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报道是否有极大的吸引力,读者感不感兴趣,是否喜欢读。

    1985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与展望

  • 信息与展望

    曾;

    <正> 宣传改革是最大的政治课宣传改革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最大的政治课。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改革的政策、措施,是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用之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最近公布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体现了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发展,是一部最新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同时,改革成功了,实现四化、翻两番就有保证了,国家和人民富得更快了,我们的一切事情都

    1985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写作讲座

  • 通讯写作中的真善美

    施大鹏;

    <正> 新闻写作是一门科学。作为新闻重要体裁之一的通讯,其写作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不能随便用"文无定法"一句话,就抹煞了其中包含的科学性,更不能以"雕虫小技"这个廉价形容词,阻挡它进入大雅的科学殿堂。近几年来,好些新闻界的老同志开始认真总结经验,用自己亲身的体会给年青记者讲授通讯写作知识,这是一种新气象。大学里的新闻专业增设了不少,也较系统地给学生们传播了有关通讯写作的理论知识,并且有专门的老师带领他们进行这方面

    1985年01期 3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法·逻辑·修辞

  • 试谈新闻语言的准则

    崔荣昌;

    <正>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何运用语言去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光是技巧问题,也是文风问题,思想问题,态度问题。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使用语言写作时,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要真实地表达观点立场,不能用华丽的词句去粉饰客观事实,更不能用冠冕堂皇的形式去传播轻浮荒谬的思想。谈到新闻写作的语言,我想有三条准则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要符合事理,二是要符合情理,三是要符合文理。

    1985年01期 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古文赏析

  • 北宋人的一篇“报告文学”

    张志烈;

    <正> 宋朝时候,当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刊物,可是好文章总是有渠道不胫而走的。例如胡铨那篇揭露秦桧的《戊午上高宗封事》,一写出来就有人专门传抄,还有人自费雕版印刷,金国的间谍机构甚至用重金来收购。由于宋代思想文化政策的特殊性,如守内虚外、重文轻武、鼓励论争等等,使宋人文字多带明显的政治性、议论性。散文本来就是思想论战的有力武器,所以这特点也更为突出。宋代的好些有名文章都是与国计民生有关,在

    1985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小说

  • 牟老编的日日夜夜

    曾伯炎;

    <正> 拂晓,鬓角已白的编辑老牟,睁开惺忪的眼睛,见妻子还睡得香香的,才想起昨夜自己埋头写一篇急发的稿子时,她在一旁咕哝:"心血在笔尖上流干了,有什么用!注定是做媳妇的命,这辈子没有你做婆婆的份儿了。"当时,这些风凉风凉的话,他哪有心思去理会,现在,一觉醒来,象茶泡浓了,品出味儿来了。老牟抿嘴憨笑起来,凝视着妻子那安详的脸,

    1985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成语典故

  • 实事求是

    <正> "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东汉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中用来称赞"河间献王"刘德的好学精神。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在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諡献,所以称"河间献王"。据说刘德收藏了许多古籍,并且都整理得整整齐齐。其中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以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有些文人,听说河间王爱书好学,就

    1985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界的新闻

  • 新闻界的新闻

    <正> 《光明日报》驻罗马记者荣获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意大利外交部新闻司负责人,于去年十二月五日上午,代表佩尔蒂尼总统将一枚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授于《光明日报》驻罗马记者穆方顺。这位新闻司负责人在授勋时说:"我代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授予你共和国骑士勋章。你是获得这一勋章的第一个中国人。你在意大利几年的记者生涯中,表现了勤奋和热情,以你的才智对意大利的情况作了很多如实的出色报道,为中国人民了解意大利、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1985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国际新闻窗

  • 国际新闻窗

    <正> 美国新闻界的"中坚层" 复旦大学新闻系俞旭编译据美国政冶学家罗伯特·利希特和斯坦利·岁斯曼的调查,在美国的新闻从业人员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中坚层",他们受到政界人士的趋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越。他们的名字,通过署名文章和广播电视,已为美国千家万户所知晓。这批新闻明星主要由三十岁到四十岁的白人男性组成,女性占五分之一,而非白种人的比例仅为二十分之一。他们中百分之九十三的人系大学毕业

    1985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现代化传播工具

  • 风行美国的便携式电脑

    <正>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便携式电脑(又称手提式电脑)。近几年,由于技术进步和集成电路块成本降低,便携式电脑的价格已大幅度下降。可用于写作和电话通讯的便携式电脑,已在新闻界被广泛使用。便携式电脑之所以能在美国记者中风行,是因为多数型号坚固结实,便于装进公文包或背包,加上以干电池为能源,无论到哪里都可使用。合众国

    1985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信息交流工具的发展

    <正> 十九世纪下半叶初期,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一八四○年左右,查尔斯·惠特斯通爵士和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一八七六年亚历山大·贝尔第一次使用有线电话。一八九五年左右,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成功地用无线电报发报。

    1985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闻出版短波

  • 两本新闻书出版

    <正> ▲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采访写作教研室编著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新闻采访,消息写作,通讯写作,广播稿写作,调查报告和情况反映的写作等,以消息写作为重点。全书二十余万字。

    1985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创办城乡建设报

    <正> 《四川城乡建设报》定于今年春节创刊。这张四开小报是面向全省城乡建设系统的综合性报纸,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乡建设的

    1985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阔篇

  • 开阔篇

    <正> 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它重着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系之间一些相似的和相异的文学现象进行探讨和比较,从中总结出某些艺术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最早见之于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学派,稍后,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对我国的《好逑传》和英国小说家理查逊的小说以及他自己的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作了比较分析,认

    1985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振奋精神 迎接挑战(代发刊词)

    姚志能;

    <正>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和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正在全面展开。在这场伟大的变革过程中,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表现之一,各种类型的报纸越来越多,有信息型的,有知识型的,有服务型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各类报纸一千三百多种,创造了发行总数的历史最高水平。我省的报纸也已发展到六十多种,这是前所未有过的盛况。表现之二,专业报异军突起,向大报挑战的竞争局面开始形成。全国已出版农业、工矿、企业、科技、经济、信息、广告、知识、生活、文摘、服务等专业报一千多种,打破了长期以来一个省市由一两种报纸一统天下的状况。在新的形势下,大报特别是省、市一级党委机关报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激

    1985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精神和改革勇气

    胡绩伟;

    <正>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将在相当广阔的领域内和相当深刻的程度上展开。这个改革,关系国家的前途,关系亿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全党同志要站在改革这个时代潮流的前列。" 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也要站在改革这个时代潮流的前列,积极地宣传改革,促进改革的顺利进展。宣传改革,我们本身首先要有改革精神和改革勇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很多报纸在宣传农村改革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今后,在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的宣传上,更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在农村改革的宣传中,我们取得了很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很好地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宣传改革,为什么要有改革精神和改革勇气?因为改革不仅要改革体制上、政策上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东西,而且要改革理论上、思想上、作风上那些保守的、陈腐的东西,以至那些貌似革命实际倒退的极左的东西。

    1985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有奖征求读者意见”说开去

    许川;

    <正> 《新闻界》的编辑同志来中央党校向学员约稿,欣闻我们四川新闻界第一个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即将问世,作为长期在四川新闻界工作的一员,我表示衷心祝贺。交谈中,得知《四川日报》正在开展"有奖征求读者意见"的活动,颇觉新意,本文且从这里说开去。请读者批评自己的工作,还要给奖,这反映了报纸对读者的尊重,体现了报纸和读者的关系。本来,编辑也好,记者也好,包括总编辑在内,都是读者的公仆,读者才是报纸的真正主人;报纸应当怎么办,该依多数读者意见作决定。

    1985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封封来信 一片赤诚 同心协力 办好川报——川报有奖征求意见 读者热烈响应

    <正> 据川报总编室负责人说,川报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刊登"有奖征求读者意见"启事后,得到广大群众热烈支持,截至今年二月十日止,已收到来信两千多封。编委会组织专人及时处理这些来信,先摘编打印成内部材料,发给编采人员参阅,作为酝酿制订宣传改革方案的重要依据;其中一些读者来信,已在报上发表;有的意见已在工作中采用。

    1985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忆·感谢·希望

    沙汀;

    <正> 一提到报纸,新闻、通讯,就不免想起三十年代初我学习写作时的往事。当时非常想反映"时代冲击圈"内的大变革,可是自己并不曾投身到土地革命的洪流中去,没有这方面的革命实践。怎么办呢?结果只好求救于当日少数思想进步的名记者所写的新闻报道。陈赓雅、范长江两位有关苏区、红军的记述,我都不仅认真阅读,反复推敲,以之

    1985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迎接新闻学研究的春天

    商恺;

    《迎接新闻学研究的春天》一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商恺同志为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同志所著《新闻采访学纲要》一书写的序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提出了当前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若干急待研究的新课题,以便探索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同时,还就新闻学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了努力造就一代新人这一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征得作者的同意,先将此文在本刊发表。

    1985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学不等于政治学

    余家宏;

    <正> 新闻学不等于政治学,其实是一般常识,可是有人就不懂。为什么还有人说新闻工作者是"技艺技巧的生产者"和"较低层次理论的再现者"呢?他们天真地认为干新闻工作只要懂得一点政治,了解一些政策就行,不必要有多高的理论水平,多深的文化程度,不过是一种"技艺的生产"(其实"技艺"也是一种学问)。好象新闻工作本身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说新闻学就是政治学的人,不但不懂什么是新闻学,连什么是政治学也不懂,而且一直禁锢在

    1985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行

    廖德华;

    <正> 去年十二月中旬,因为《新闻界》创刊的需要,我受命去北京取经、组稿,接触到首都新闻界的一些老前辈和同行,他们对四川创办新闻刊物的关心和支持,深深感动了我。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和报社一位同志来到了新华通讯社,见到了新闻界老前辈缪海稜同志和国内部的喻权域、徐占琨同志。他们听说《新闻界》即将创刊,便立刻表示支持,并帮助出点子、提建议。缪海稜同志原是新华总社副社长;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虽然离开了第一线,但研究工作

    1985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中的四川日报

    <正> 一批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人大新闻系毕业的姚志能同志担任总编辑四川日报社在整党中,根据干部"四化"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了领导班子,一批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除原有副总编辑外,五十年代末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姚志能同志被选拔担任总编辑;七十年代从四川大学毕业的唐小强和袁艳梅同志分别担任副总编辑和编委;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在报纸理论宣传方面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高中毕业生熊端彦同志担任编委。编委会成员的平均年

    1985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贯长虹 语惊四座——记周总理在新德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

    屠培林;

    <正> 不少人怕见记者,特别不愿见那些咄咄逼人,好寻根刨底找岔子的外国记者。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重视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记者打交道。不管是向他善意的提问,还是故意寻衅,他都对答如流,应付裕如,常常使一些最爱挑剔的记者都词穷语塞,为之折服。在我多年驻外记者生涯中,忘不了二十四年前周总理在新德里"舌战群儒"的一次记者招待会。那是一九六○年四月,周总理为了谋求中印边界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应邀再次去印度首都新

    1985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雪枫将军与《拂晓报》

    肖波;

    <正>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于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一日在河南夏邑县境对敌作战,亲临前线指挥,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七岁。彭雪枫同志是当时誉满全军《拂晓报》的创办者和编辑。精湛的刻印技巧一九三八年八月至一九三九年底,我在成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九年四月,在成都《新民报》当记者。同年十月革命节,成都中苏文协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办苏联建设图片展览,被

    1985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长江的成长

    范长城;邱沛篁;

    <正> 千里驹长江原名范睦,号希天,生于四川省内江县的一个书香门弟。他排行第八,与六哥希圣、七哥希贤年龄相近,同时受教"发蒙"于祖父范桂山名下。老人字延馨,虽系清末秀才,但"反对科举,反对写八股文,主张毫无拘束的散文,后

    1985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笔——致人民记者

    海稜;

    ~~

    1985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酝酿筹建韬奋新闻学校

    <正> 上海记协现正酝酿筹建"韬奋新闻学校"。近期内先办编务、报业管理和音像技术三个班。编务班包括文字检校、资料检索和群众工作等;报业管理班包括广告、发行和印刷出版等经营管理;音像

    1985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管工人报被评为优秀企业报

    苏必庚;

    <正> 成都无缝钢管厂编印的《钢管工人》报,被成都市工交系统评为优秀企业报,荣获成都工交系统一九八四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钢管工人》目前为周报,去年共出四十八期,这家厂报的经济宣传内容占实际发稿量的63%,并注意为职工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报纸版面尽

    1985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彝语驾驶电波飞向世界

    吕齐;

    <正> 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日本、澳大利亚,还有西欧和南亚一些国家的无线电爱好者,轻轻移动收音机的旋钮,把指针停留在1080、5900千周上,突然听到一种新的语言广播:"……"(四川人民广播电台……) "这是什么语言?"他们中有的人惊奇地问。真是少见多怪!这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彝语广播第一天开播。据考证,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的铜戈上就已有彝文

    1985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乡记者——黄雄

    赵贵林;

    <正> 崎岖的山路上,风尘仆仆地走着一位壮实的中年人,看他蓝布衣、塑料鞋,象位老实巴脚的山里人。他,就是四川奉节县有名的山乡记者——黄雄。

    1985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众所瞩目的新闻题材——服务性报道的崛起

    吴培恭;

    <正> 一种新颖的新闻题材——服务性报道正在崛起。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报刊上,在广播、电视中,服务性报道蓬勃发展,数量大,品种多,形式新。在这方面,尤以经济专业、经济信息、科技小报、农村小报、生活小报等为突出。这几年来,特别是一九八四年第二季度以来,各种各样的服务性小报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十月,光是一九八四年新创办的这类报纸已有一百种以上,有的及时传播各种信息,如经济信息报、科技信息报、市场信

    1985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出茅庐

    杨恒;

    <正> 我在川报实习期间,写得最多的体裁是通讯。早在学校上课时,就听说过现场采访在通讯写作中的意义,这回,我亲身感受到了。穆青同志说过:"采访不深入,缺少细致的现场观察,只看到轮廓,而没有找到典型场景和细节,因而只能告诉读者一个一般化的概念,构不成感染读者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这是我们记者队伍里一个常见的‘顽固症’。要治好它,就要尽可能深入到现场,用眼睛去观察,用全副身心去体验。"现场采访,不仅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可靠因素,也是获得精彩场面、细节的唯一捷径。我在实习期间写的《花园般的文明矿山》

    1985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刊登一条新闻后的思索

    赵世富;

    <正>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采写新闻报道中经历的许多小事,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价值,可是过后认真思索起来,竟发现那里面有可取的教益。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一日,川报一版刊登了一条四百三十字的"本报南坪1O日电"的新闻,两行标题:"荣毅仁副委员长在九寨沟考察发表观感/总体考虑建好九寨沟风景区"。这条新闻后面有四个人的署名,其中之一是"树昌"。树昌,乃是

    1985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词不当 铸成大错

    荣昌;

    <正> "国内"与"国外"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一词一句都反映着人们一定的思想。在新闻写作中,有时候一词用错了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错误。例如: 在台湾兴盛了三、四年的"校园民歌"已渐渐枯萎凋零了……但是"校园民歌"的生机却在国内反映出来了:《乡间的小路》、《赤脚走在田埂上》在电台播放,《龙的传人》大受欢迎,最近还出版了歌唱家朱逢博、苏小明

    1985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名落孙山”的典故

    和;

    <正> 宋朝时候,苏州有个书生,名叫孙山。有一年,孙山和同乡的一位同学去应考。结果,孙山被录取为最末一名,那个同学则没有考上。考完以后,孙山比同学先回到家。家乡的亲戚朋友们听说他中了举,都纷纷前来向他祝贺。那个同学的父亲也来祝贺,同时向孙山探问儿子考得如何。孙山是个生性幽默、爱说笑话的"风趣才子",随口说了两句

    1985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永存的历史记录——重庆《新华日报》对“较场口事件”报道的始末

    刘式琮;

    <正> 一九四六年二月十日,蒋介石统治集团在重庆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较场口事件"。重庆《新华日报》就此事件进行了大量的集中的宣传,披露了事件的真象,驳斥了中央社等御用宣传工具的谎言和诬蔑,对蒋介石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协议、坚持独裁内战的阴谋进行了充分

    1985年01期 38-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新闻学会将于今年三月成立

    <正> 四川省新闻学会将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一日在成都正式成立。新闻学会是研究新闻学的学术团体。其宗旨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对当前新

    1985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新闻学会代表会议上提出有关宣传问题的研究课题

    <正> 首次全国新闻学会代表大会十二月四日至九日在山东烟台举行。会议期间,各省、市、自治区和全国性专业新闻学会、研究会代表对新闻学会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出不少学术研究课题,其中关于报纸、广播、电视宣传问题、经济新闻的研究,提出了以下诸课题。

    1985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