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川;
<正> 人民大学新闻系王木林、韩南征二位研究生,在导师蓝鸿文教授的指导下来到四川,经过数月深入采访,广泛调查研究,围绕改革这一历史性大主题,从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的角度做深层次的挖掘,终于以四川改革见闻与思考为横线形成专著,这无论对改革事业的研讨和探索研究生的成才之路,都是很有意义的。四川被海外舆论界誉为"中国改革的故乡",十
1991年03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从义;
<正> 摆在我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新自贡报》创办时期编辑部同志的合影。那是1951年的岁末,在编辑部门前,川南日报驻自贡记者周学忠携带的"手相机"拍下了这张当年唯一的集体照。相纸虽然已经翻黄,但一群年轻人生气勃勃、并肩战斗的形象却跃然纸上。难以想象的是,今年3月,新自贡报创刊40周年之际,这张照片上
1991年03期 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詹继放;
<正> 生活中,好些事,真是见仁见智,"反差"之大往往令人瞠目。譬如对记者,有的人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于是乎,诸如"无冕之王"、"社会活动家"、"钦差大臣"等头衔便对"老记们"削价大甩卖,令其头上好沉好沉……但同时也有人颇不以为然,说"放风收风都是记者,对其不可轻看,亦不可看得太重,真的,没什么了不起……" 的确没什么了不起。"记者"只是一种职业,而记者本人,则更是属一个鼻子两只眼那一档,再普通不过。我下面讲述的也算是对这"普通"的一个注解。
1991年03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运钧;
<正> 1990年好新闻评选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参评的162篇通讯,有94篇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10篇,获二等奖的39篇,获三等奖的45篇。从获奖通讯可以看出,广大新闻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成果。纵观获奖通讯,风格多样,主题突出。有的娓娓而谈,有的雄浑悲壮,有的气势磅礴,有的诙谐风趣。归结起来,可以说是一支时代强音汇成的交响乐。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几个问题》讲话中,号召我们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
1991年03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风;
<正>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是宣传党的政策、指导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载体。重视并加强言论宣传,是党报的优良传统之一。但从1990年度好言论稿送评情况来看,不仅数量少(70多家新闻单位只送了40篇),而且质量从总体看也不够理想。"社论"是代表一级党委和政府发言的,只有四川日报送评,其他报纸没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代表编辑部说话的,送评单位也不多。相比之下,小言论、杂谈等形式,占的比重较大。这反映我省新闻单位在加强新闻评论队伍建设,重视新闻言论宣传方面,与整个改革开放
1991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端木夏;
<正> 本届参评的深度报道作品共21件,获奖14件,占三分之二。入选比例之大,既非往届可比,也是同年各品种之冠。此非评选诸公偏爱深度报道,实乃送评作品的质量使然。自从1986年度开始,在好新闻评选中增设深度报道这一项目以来,我省以至全国,一般均将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以及某些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剖析型通讯等单篇作品,列为深度报道参评。这
1991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消息一等奖某侦察大队新兵连传出佳话新战士一念之差私自离队回家众家人明大义乘飞机护送归队岳林才李文刚战旗报自贡硬质合金厂结合实际坚持学雷锋开展"月评十件好事"活动6年不懈何开三自贡日报外出瞎碰大蚀本返乡"养得""金娃娃" 中江县农民黄卫茂盲目经商一再受挫,回家潜心喂猪三年,育肥1500多头,获纯利8万余元樊华邓天文德阳日报成都市计划经济会缺席溜号者众市政府通报批评并扣发目标奖萧茂华四川日报经千年风化剥蚀任三江水流冲刷乐山大佛稳座凌云山即将滑塌之说没有根据局部"病情"尚待"确诊" 刘耀辉四川日报
1991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晓丽;
<正> 肖楚女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青年运动领导人而闻名于世,同时他又以一个革命新闻工作者的战斗风姿,在四川革命新闻史乃至中国革命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肖楚女原名肖秋,1920年与恽代英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恽代英向重庆的《新蜀报》举荐他任主笔。入秋,肖楚女赴渝就任。肖楚女入川之时,正值"五四"运动波及四川。四川民众掀起了一场反对"巴黎和约"的大运动。为了有力地促进运动的深入发展,肖楚女充分利用报刊这个阵地,在
1991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光;
<正> 自贡日报创刊40年了,我与她曾风雨同舟10数载。在这长期的编采工作中,虽然也有些成绩,可也挨过不少批评,其中的一次我至今难忘。那大约是1958年,党中央十分强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市委为此召开扩大会议,传达精神,总结工作。市委书记牟海秀在总结讲话中,特别针对自贡日报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说我们是"报纸小、架子大,小报大办;会议消息,长篇大论,充斥版面;基层报道少,工人群众的报道,更小得象块豆腐干。"要求报纸加以改进,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1991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这篇相继刊登在《四川日报》、《人民日报》且两处均获奖的稿件,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上乘好稿。好就好在: 它通过污水管道疏淘工贺光明为了他人和城市的洁净,在"漆黑的地下世界——距离地面7米左右的污水管道里"默默奉献的点点滴滴,深刻展示了当今社会主义时代人物的风采,时代性较强。题材新颖,材料典型。在新闻作品里,写清洁工、掏粪工的不少,而写污水管道疏淘工不顾脏
1991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古诗文中常以"九州"代指中国,分别为:豫州(今河南)、冀州(今河北大部)、荆州(今湖北、湖南大部)、雍州(今陕西、山西大部)、兖州、青州(今河北、山东局部)、徐州(今江苏、安徽北部)、扬州(今江苏、江西、安
1991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科;
<正> 好新闻往往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是否成功,除了采访者等诸多因素外,还要看采访对象的配合是否成功。抓住了采访对象的特点特别是起支配作用的心神活动的特点,因势利导,广谈深挖,是采访能成功的关键。为此,需要我们运用心理学原理和社会心理学对采访对象的心态进行研究。采访对象既多又杂。有工人、农民、士兵、干部、师生等。这些人又因性别、年龄、身份、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等差异,其心态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据笔者二十多年来对不同采访对象的观察、分析,他们的不同心态,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
1991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平;
<正> 现场短新闻正以其真、新、短、快、活表现出优势。然而,在谈到采写现场短新闻时,许多人都发出共同的感叹:难!难在哪里?要么觉得置身的现场平淡无新闻,要么觉得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又无现场感受。如何使现场与新闻价值有机统一,在现场中捕捉到较高价值的新闻,或者是从有价值的新闻中获得现场呢?从万县日报已发的几篇现场短新闻中,可以探索出一些规律。
1991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四川日报新闻研究所正在组织一批既有相当理论素养,又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编写《新闻写作与编辑入门》一书。参加撰写此书的大多数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编辑、记者,以及近几年在实践中有成就的中青年同志。这本书,是根据去年底全省新闻科(处)长及企业报总编座谈会上的意见,为了提高广大青年新闻从业人员和通讯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各地培训通讯员的教材而编写的。此书在编写中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要求突出两大特点:一是除了论述新闻写作及编辑业务的基础知识外,还根据当前报纸宣传需要与初学新闻的同志的要求,着重论述近几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新体裁、新经验,如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怎样写好深度报道、特写、人物专
1991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伯炎;
<正> ××女士: 谢谢惠赠散文集,嘱我批评,我这散文的习作者,岂敢妄言,只能粗略谈点读后感,或者说,对这几十篇散文的印象而已。今年,还收到另一川籍"知青"女作家的散文集,加上傅天琳付印中部分作品,不禁想到询兄将出现散文热的预言,这似乎正得到印证。此前,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都依次热过了,现在大约该轮到散文了。前几年,余光中的散文一度"洛阳纸贵",好象就露出端倪。近来贾平凹的散文,又脍炙人口,也显示读者动向。铁凝说她二十年前读《赤壁赋》与林风眠的画,觉得没有啥,待生活沉淀了自己,重读它们,突现异彩。我想,你们这一
1991年03期 4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山峰;
<正> 初学写新闻报道时,一位热心的新闻干事曾三番五次叮咛,要我多看报。最初,我总觉得莫名其妙,看报与写稿有什么关系?久而久之,我才悟到了些道理,尝到了"多看报"的甜头。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凑热闹"。看报也如此。凑热闹者,拿到报纸粗粗浏览,报纸一丢,便如过眼烟云;而看"门道"者,则认真阅读,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悉心研究。从中就不难看出"门道"来。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我体会到,报纸有三个"必看",即:头版头条必看,言论文章必看,读者来信必
1991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培华;
<正> 阳春三月,当我慕名采访资中县农业局退休干部李(丿育乚)湘和他的家庭报道组时,恰值他们在中央、省、市报刊电台用稿达1200篇,捧回第77个荣誉证书。 1953年,李(丿育乚)湘看到农民邓少云深耕细作,写了篇稿被《四川农民报》采用,此后他便笔耕不辍。1981年,他退休后,想到人虽退休,为党工作却不能停歇,便在潜心研究农业实用技术时,继续坚持新闻写作。开初,他专给《四川农村报》投稿,尔后向其它报刊投稿。
1991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