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刊首寄语

  • 多读书 多思考

    <正> 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说别的习惯都能丢掉,唯有两种不能丢:一曰读书,二曰思考。书籍是人类从童年走向壮年最忠实的朋友和老师。思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特性,是人类潜藏能量最大的财富。目前,多数新闻工作者在纷繁的业务工作中,依然保持了这两种好习惯。但确有少数人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或在惰性的浸蚀下,渐渐淡化了这两种习惯。他们或忙于日常事务,或忙于捞钱、讲实惠,或忙于经营舒适的小家庭,有的几个月甚至经年不读一本书,连报刊也很少看;有的谈话、写稿思想贫乏,知识结构单调。我们观察每一个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无不终身保持了这两种习惯,孜

    1991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与展望

  • 信息与展望

    方;

    <正> 解放思想是抓好1991年工作的"牛鼻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思想解放的单位,工作就搞得生龙活虎,取得的成绩也大;凡是思想不解放,被唯心论、形而上学束缚的单位,就精神不振奋,没有生气,工作上不去。因此,只有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工作的重点,牵住这个"牛鼻子",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成1991年的任务。当前我们思想不解放的问题还不少,甚至还出现了新的思想僵化。不解决这个问题,工作就前进不了。思想上不解放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991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业务研究

  • 四川日报举办编采业务双月研讨会

    <正> 四川日报编辑部于3月29日、4月4日以两个上午的时间举办首次编采业务双月研讨会。以"现场短新闻"为主题,围绕"为什么要提倡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的定义"、"现场短新闻的采访、写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991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回忆录

  • 益师·良友——忆许川同志

    何光珽;

    <正> 我与许川同志相交是以书开始,又是以书结束的。 1965年秋,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四川日报工作。一天,我在食堂吃饭,同桌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饭已吃完却仍然在翻看一本厚厚的书。我好奇地凑过去,他抬头看了看我,问:"你是新来的同志吧?读过这本书吗?你喜欢就拿去看吧。"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你正在看呐,而且……"他却把书递在我手中,并自我介绍道:"我叫许川,你看

    1991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记者生活圈

  • 我爱这条崎岖的山路

    杨新;

    <正> 提起摄影记者,人们十有八九会说:哟,好耍的职业!天啊,摄影记者的感觉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象我,1.73的个头,却仅有55公斤,且呈渐瘦之势,好多朋友戏谑:这就是你玩相机的下场。我认了。 1 我走上摄影之路纯属偶然。父亲喜欢绘画与书法,从小耳濡目染,按理也该有缘,偏偏我不争气,就是不恋这一行,为此惹得父母常常怄气,本人屁股也

    1991年03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好新闻评述

  • 期望明年花更红——一九九○年度全省获奖消息综述

    康本善;

    <正> 这次全省好新闻评选委员会收到各报推荐来的消息108件,评选出好新闻58件,其中一等奖7件,二等奖26件,三等奖25件。这次评选出来的好新闻作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坚持了"二为"方针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报道,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地同群众见面,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次参评稿件中,90%以上的都是反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面宣传的稿件,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起了良好的作用。

    1991年03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领导与传媒

  • 刁市长重视记者“内参”

    龙必锟;庄永惠;

    <正> 近年来,成都市的群众对医疗卫生战线的服务工作反映较大,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政府去年把改进医疗服务工作列入为市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为此,市卫生系统于去年1月开始,在市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这一活动开展的情况究竟怎样?其中有些什么问题?去年3月上旬,我们用了一周时间对三家有代表性的市属医院进行了调查。我们观察了三家医院门诊部的各个科室和服务窗口,走访了三家医院住院部的10个科的13个病区的40个病房,单独征求了240多位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意见,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病员的意见大多比较实事求是,真实具体。既肯定医院在服务工作上的进步,也指出其不足;既有要求记者表扬××医生、护士的,也有指名道姓批评××医生护士的。在现场观察时,我们既看到了医护人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好人

    1991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好稿探源

  • 抓“活鱼”——我的采写之道

    刘耀辉;

    <正> 我写了一篇反映疏淘工贺光明劳动生活的小稿,千余字,四川日报于1990年5月3日发表,叫做通讯,题目是《脏了我一人,净了千万家》;人民日报于1990年6月8日发表,叫做新闻人物特写,题目为《"地下孙行者"》。我写的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平凡事儿,没料到两处都获奖。要我说一说采写体会,就集中谈三个字:抓"活鱼"。进入贺光明所在的单位——成都污水管理站采访,我得到了一份介绍贺光明的打印材料。但这些年我有不抄死材料,爱到现场攫取鲜活材料的采访习惯,于是便花了半天多时间,到贺光明工作的"地下世界"——离地面5至7米多的污水管道,体验在这黑洞

    1991年03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不要这样写

  • 不要这样写

    黄成炬;

    <正> 青白江区查处一批用有毒化学染料着色的腌卤食品十五日,青白江区消费者协会清泉分会和清泉工商所严肃查处四家个体户用有毒化学染料着色的腌卤食品一百三十七公斤,当场销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搞好食品卫生,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清泉消协分会和清泉工商所组织人员,十五日对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食品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了个体户兰道明、李云国等四户公开摆摊出售用有毒化学染料着色的腌卤食品一百多公斤,当即全部没收,当众销毁,还对这四户违法户进行罚款处理。

    1991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新闻界》第一期颇有起色

    地山;

    <正> 主编同志: 《新闻界》第1期读过,给人的印象是:颇有起色,面目一新。看得出,本期的每篇文章都是精选的,理论性、信息量、可读性都不错。许川同志的大文看文末是在得不治之症后于医院中所写,由此可见此文的价值和作者之献身精神。何光珽的《新闻本质真实论》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其基本论点也是可取的。我觉得新闻在一般情

    1991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争议与稿缺

    <正> △本刊今年第一期《给我一个小小的空间》一文,四川日报一位部主任说:"本期我就喜欢读此文。"夜班部一位组版编辑说:"此文在我们部引起了震动。"另有一位编辑说:"作者有灵气,向读者敞开了心扉,一般人不敢写。"也有读者来信说:此文纯写记者个人生活,没与业务挂钩,对读者没有什么意义。见仁见智,本难以统一。编者的意图是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记者也是人,写写个人生活,打开新闻圈的另一扇窗子,作为业务刊物的一种调剂,似

    1991年03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顿感新风扑面

    樊华;

    <正> 《新闻界》编辑部: 读到新来的贵刊今年第一期,顿感新风扑面,亦觉贵刊给人的"厚重感"大为增强,确如贵刊在"新年寄语"中所说,它变得活泼可亲且深刻多了。何光珽的"新闻本质真实论质疑"也许会引起争议,但却是言之成理的佳作,对新闻界不少人盲目肯定的似是而非的"本质真实论"的相佐之见颇有说服力,尤其对年轻新闻从业人员很有启迪。"好稿探源"栏内两篇文章的介绍和分

    1991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采访与写作

  • 评论的构思与力度——读王泽林所撰评论的启示

    地山;

    <正>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社论、评论员文章固然反映报纸的立场和声音,散见各版的评论性文字也是一种社会舆论,同样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周密的分析力和思想的穿透力,才能有的放矢,掌握要领,争得人心,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每家报纸都要有自己的评论作者队伍。在我国新闻界,报纸上一部分评论是编辑们写的,一部分则是业余评论作者写的。评论由于所承担的任务的特性,因此报纸对业余评论作者素质的要求就比通讯员更高。事实上,由写新闻到写评论是一种飞跃,经常能发表有分量、有文采而又切合时宜的

    1991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絮语

  • 审视旧作的反思

    王征;

    <正> 上海新闻界出了位新人许锦根,从复旦毕业到解放日报社工作,在2000多天中发表了1500多篇新闻评论。一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和上海文汇报等五家大报在同一天发表了他五篇不同的评论。他说:"我对自己的上千篇文章是看不上眼的,所以不断地写,是

    1991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切忌虚夸

    王长江;

    <正> 虚假是新闻写作的大敌,这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明白的。即使是通讯员,在其接受业务培训时,听的第一堂课,也往往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教导。现在,报纸上无中生有的报道是没有了,但虚假、浮夸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虽然这些虚假、浮夸的东西表现在细节上,但却削弱了新闻的真实性,甚至影响报纸的声誉。照录某报一则"快讯":"目前

    1991年0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广播电视战线

  • 广播电视如何搞好深度报道

    顾晓冬;

    <正> 近年来在我国报纸、通讯社首先崛起的深度报道,由于新闻题材重大,与改革和群众利益切身相关,文章观点新颖,分析客观全面,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纵深感和立体感,因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广播电视不甘示弱,随之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深度报道作品。但是,广播电视在运用深度报道这一体裁形式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惑,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进一步搞好深度报道,值得探索。

    1991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写作万花筒

  • 把握自我的位置

    伍松乔;

    <正> 作为一种特别自由地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的文学体裁,散文作品中总有一个或现或隐的自我。散文作者或许不必像理论家们那样锱铢必较于微言大义,但终究免不了得在自己的创作中把握好自我的位置。散文中的自我,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现代散文,从"五四"问世以后,它的滋长,是因"个性的解放"而来,以致于不少学者把作家所表现的强烈个

    1991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讯员园地

  • 从“25”到“250”的突破——南江县狠抓《新闻界》的征订发行和学刊、用刊工作

    袁聪;

    <正> 南江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大巴山腹地,曾是川陕革命老根据地的摇篮。但又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的山区贫困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之一。近年来,南江县委狠抓《新闻界》的征订、发行和学刊、用刊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全县通讯员新闻写作水平的主要方法,收到了显著成效。仅去年一年,全县通讯员以《新闻界》为良师益友,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共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农民日报》、《通川日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1500多件,居达县地区13个县(市)区之冠,为宣传南江、提高南江知名度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全县通讯员更是积极订阅,热情高涨,共订《新闻界》250多份,比前些年的20多份增加了整整10倍。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1991年03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简讯

院系介绍

  • 记者的摇篮——四川大学新闻系(专业)十年记

    向军;

    <正> 1981年,当高考的人们拿着大学招生简章,慎重而紧张地选择也许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专业时,在四川大学一栏里。他们蓦然发现了"新闻专业首次招生"的信息。从此,操着各种乡音的青年学子怀揣着一个玫瑰色的梦来了、又走了,一茬又一茬……。渐渐地,当时的新闻专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闻系。 1991年。川大新闻系(专业)迎来了她的10周岁生日。这10年,是华夏大地春潮涌动,欣欣向荣的10年;也是新闻系(专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艰苦创业的10年。10年,弹指一挥间。在川大新闻系庆祝她延生10周年之际,我来到新近落成的四川大学文科楼5楼新闻系办公室,访问了系主任邱沛篁教授。

    1991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古诗文选学

  • 于朴实中见生动——读《止楚攻宋》

    上官冬;

    <正> 写记叙文,朴实与生动兼备,不那么容易。但也并非不能两全。《墨子》中"止楚攻宋"的故事,是个好范列。读来既感其朴实无华,又见其妙趣横生。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约生活在公元前480年至240年之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并不是墨翟手著。是他的徒弟或徒弟的徒弟,根据老师口传,写下笔记,汇编成了这样一部"墨学丛书"。原书71篇,今存53篇。《墨子》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相当完备的逻辑学,还有我国最早的几何、光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我国思想史和自然科学史方面,它都有重要地位。墨翟出身劳苦,自称"贱人",据说是一个手艺高明的木匠。他的门徒,多为下层社会中人。墨家尚俭朴,反奢侈,他们自己过着

    1991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阔篇

  • 开阔篇

    <正> 现场新闻中的短路现象随着大量现场新闻的出现,现场新闻中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姑且把这些问题称为"短路现象"。 "短路现象"之一:有现场无新闻。现场新闻既然是新闻,它就应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具备新闻要素,纵然再"现场"也构不上新闻。 "短路现象"之二:有新闻而无现场。有些现场新闻报道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叫人读后却感觉不到现场。 "短路现象"之三:无新闻又无现场。这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综合,即让一些无多少新闻可言又无现场感的新闻登上了现场新闻"宝座。 (摘自《新闻战线》)

    1991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新闻界

  • 第一次太空现场报道耗资2500万元

    桦桦;

    <正> 1990年12月2日莫斯科11时13分,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随同两名苏联宇航员搭乘苏联"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轨道,作世界上第一次太空现场报道。在此后八昼夜的太空旅行期间,秋山每天为东京广播公司晚间最佳播出时间提供10分钟的电视特别节目和20分钟的口语广播。当第一次从太空舱进行报道时,秋山向日本观众惊呼"我看到了地球,它真美,那是真正的天蓝色!" 秋山在太空边用肉眼观察地

    1991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外记者谈现场采访

    志谦;

    <正> 深入现场,仔细观察,在新闻报道中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们能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这种能力被国外记者视为最重要的基本功。曾经走遍全球的美联社特派记者唐·怀特黑德在总结自己采写经验时说:"当我谈到事实时,我也要谈一谈那些耳闻目睹、鼻子所嗅到的事。事情发生的环境常常使纯粹的要素变得具体、生

    1991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巴蜀潮涌夔门开》序

    许川;

    <正> 人民大学新闻系王木林、韩南征二位研究生,在导师蓝鸿文教授的指导下来到四川,经过数月深入采访,广泛调查研究,围绕改革这一历史性大主题,从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的角度做深层次的挖掘,终于以四川改革见闻与思考为横线形成专著,这无论对改革事业的研讨和探索研究生的成才之路,都是很有意义的。四川被海外舆论界誉为"中国改革的故乡",十

    1991年03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相见时难别亦难

    卢从义;

    <正> 摆在我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新自贡报》创办时期编辑部同志的合影。那是1951年的岁末,在编辑部门前,川南日报驻自贡记者周学忠携带的"手相机"拍下了这张当年唯一的集体照。相纸虽然已经翻黄,但一群年轻人生气勃勃、并肩战斗的形象却跃然纸上。难以想象的是,今年3月,新自贡报创刊40周年之际,这张照片上

    1991年03期 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个普通记者的普通故事

    詹继放;

    <正> 生活中,好些事,真是见仁见智,"反差"之大往往令人瞠目。譬如对记者,有的人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于是乎,诸如"无冕之王"、"社会活动家"、"钦差大臣"等头衔便对"老记们"削价大甩卖,令其头上好沉好沉……但同时也有人颇不以为然,说"放风收风都是记者,对其不可轻看,亦不可看得太重,真的,没什么了不起……" 的确没什么了不起。"记者"只是一种职业,而记者本人,则更是属一个鼻子两只眼那一档,再普通不过。我下面讲述的也算是对这"普通"的一个注解。

    1991年03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代强音汇成的交响乐——1990年度获奖通讯述评

    罗运钧;

    <正> 1990年好新闻评选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参评的162篇通讯,有94篇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10篇,获二等奖的39篇,获三等奖的45篇。从获奖通讯可以看出,广大新闻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成果。纵观获奖通讯,风格多样,主题突出。有的娓娓而谈,有的雄浑悲壮,有的气势磅礴,有的诙谐风趣。归结起来,可以说是一支时代强音汇成的交响乐。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几个问题》讲话中,号召我们新闻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

    1991年03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视言论 加强言论——一九九○年度全省获奖言论综评

    艾风;

    <正>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是宣传党的政策、指导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主要载体。重视并加强言论宣传,是党报的优良传统之一。但从1990年度好言论稿送评情况来看,不仅数量少(70多家新闻单位只送了40篇),而且质量从总体看也不够理想。"社论"是代表一级党委和政府发言的,只有四川日报送评,其他报纸没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代表编辑部说话的,送评单位也不多。相比之下,小言论、杂谈等形式,占的比重较大。这反映我省新闻单位在加强新闻评论队伍建设,重视新闻言论宣传方面,与整个改革开放

    1991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浓墨重彩 写改革深层——一九九0年四川省获奖深度报道综述

    端木夏;

    <正> 本届参评的深度报道作品共21件,获奖14件,占三分之二。入选比例之大,既非往届可比,也是同年各品种之冠。此非评选诸公偏爱深度报道,实乃送评作品的质量使然。自从1986年度开始,在好新闻评选中增设深度报道这一项目以来,我省以至全国,一般均将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以及某些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剖析型通讯等单篇作品,列为深度报道参评。这

    1991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90年度全省好新闻目录

    <正> 消息一等奖某侦察大队新兵连传出佳话新战士一念之差私自离队回家众家人明大义乘飞机护送归队岳林才李文刚战旗报自贡硬质合金厂结合实际坚持学雷锋开展"月评十件好事"活动6年不懈何开三自贡日报外出瞎碰大蚀本返乡"养得""金娃娃" 中江县农民黄卫茂盲目经商一再受挫,回家潜心喂猪三年,育肥1500多头,获纯利8万余元樊华邓天文德阳日报成都市计划经济会缺席溜号者众市政府通报批评并扣发目标奖萧茂华四川日报经千年风化剥蚀任三江水流冲刷乐山大佛稳座凌云山即将滑塌之说没有根据局部"病情"尚待"确诊" 刘耀辉四川日报

    1991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字挟风雷 声成金石——肖楚女在四川的报人生涯

    蒋晓丽;

    <正> 肖楚女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青年运动领导人而闻名于世,同时他又以一个革命新闻工作者的战斗风姿,在四川革命新闻史乃至中国革命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肖楚女原名肖秋,1920年与恽代英发起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恽代英向重庆的《新蜀报》举荐他任主笔。入秋,肖楚女赴渝就任。肖楚女入川之时,正值"五四"运动波及四川。四川民众掀起了一场反对"巴黎和约"的大运动。为了有力地促进运动的深入发展,肖楚女充分利用报刊这个阵地,在

    1991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次难忘的批评

    于光;

    <正> 自贡日报创刊40年了,我与她曾风雨同舟10数载。在这长期的编采工作中,虽然也有些成绩,可也挨过不少批评,其中的一次我至今难忘。那大约是1958年,党中央十分强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市委为此召开扩大会议,传达精神,总结工作。市委书记牟海秀在总结讲话中,特别针对自贡日报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说我们是"报纸小、架子大,小报大办;会议消息,长篇大论,充斥版面;基层报道少,工人群众的报道,更小得象块豆腐干。"要求报纸加以改进,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1991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贵在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

    <正> 这篇相继刊登在《四川日报》、《人民日报》且两处均获奖的稿件,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上乘好稿。好就好在: 它通过污水管道疏淘工贺光明为了他人和城市的洁净,在"漆黑的地下世界——距离地面7米左右的污水管道里"默默奉献的点点滴滴,深刻展示了当今社会主义时代人物的风采,时代性较强。题材新颖,材料典型。在新闻作品里,写清洁工、掏粪工的不少,而写污水管道疏淘工不顾脏

    1991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古代的九州

    <正> 古诗文中常以"九州"代指中国,分别为:豫州(今河南)、冀州(今河北大部)、荆州(今湖北、湖南大部)、雍州(今陕西、山西大部)、兖州、青州(今河北、山东局部)、徐州(今江苏、安徽北部)、扬州(今江苏、江西、安

    1991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访对象心态探究

    李玉科;

    <正> 好新闻往往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是否成功,除了采访者等诸多因素外,还要看采访对象的配合是否成功。抓住了采访对象的特点特别是起支配作用的心神活动的特点,因势利导,广谈深挖,是采访能成功的关键。为此,需要我们运用心理学原理和社会心理学对采访对象的心态进行研究。采访对象既多又杂。有工人、农民、士兵、干部、师生等。这些人又因性别、年龄、身份、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等差异,其心态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据笔者二十多年来对不同采访对象的观察、分析,他们的不同心态,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

    1991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场短新闻怎样采访

    周建平;

    <正> 现场短新闻正以其真、新、短、快、活表现出优势。然而,在谈到采写现场短新闻时,许多人都发出共同的感叹:难!难在哪里?要么觉得置身的现场平淡无新闻,要么觉得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又无现场感受。如何使现场与新闻价值有机统一,在现场中捕捉到较高价值的新闻,或者是从有价值的新闻中获得现场呢?从万县日报已发的几篇现场短新闻中,可以探索出一些规律。

    1991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写作与编辑入门》一书有特色

    <正> 四川日报新闻研究所正在组织一批既有相当理论素养,又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志编写《新闻写作与编辑入门》一书。参加撰写此书的大多数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编辑、记者,以及近几年在实践中有成就的中青年同志。这本书,是根据去年底全省新闻科(处)长及企业报总编座谈会上的意见,为了提高广大青年新闻从业人员和通讯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各地培训通讯员的教材而编写的。此书在编写中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要求突出两大特点:一是除了论述新闻写作及编辑业务的基础知识外,还根据当前报纸宣传需要与初学新闻的同志的要求,着重论述近几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新体裁、新经验,如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怎样写好深度报道、特写、人物专

    1991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散文书简

    曾伯炎;

    <正> ××女士: 谢谢惠赠散文集,嘱我批评,我这散文的习作者,岂敢妄言,只能粗略谈点读后感,或者说,对这几十篇散文的印象而已。今年,还收到另一川籍"知青"女作家的散文集,加上傅天琳付印中部分作品,不禁想到询兄将出现散文热的预言,这似乎正得到印证。此前,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都依次热过了,现在大约该轮到散文了。前几年,余光中的散文一度"洛阳纸贵",好象就露出端倪。近来贾平凹的散文,又脍炙人口,也显示读者动向。铁凝说她二十年前读《赤壁赋》与林风眠的画,觉得没有啥,待生活沉淀了自己,重读它们,突现异彩。我想,你们这一

    1991年03期 4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会看报有益写稿

    阮山峰;

    <正> 初学写新闻报道时,一位热心的新闻干事曾三番五次叮咛,要我多看报。最初,我总觉得莫名其妙,看报与写稿有什么关系?久而久之,我才悟到了些道理,尝到了"多看报"的甜头。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凑热闹"。看报也如此。凑热闹者,拿到报纸粗粗浏览,报纸一丢,便如过眼烟云;而看"门道"者,则认真阅读,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悉心研究。从中就不难看出"门道"来。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我体会到,报纸有三个"必看",即:头版头条必看,言论文章必看,读者来信必

    1991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丿育乚)湘和他的家庭报道组

    黄培华;

    <正> 阳春三月,当我慕名采访资中县农业局退休干部李(丿育乚)湘和他的家庭报道组时,恰值他们在中央、省、市报刊电台用稿达1200篇,捧回第77个荣誉证书。 1953年,李(丿育乚)湘看到农民邓少云深耕细作,写了篇稿被《四川农民报》采用,此后他便笔耕不辍。1981年,他退休后,想到人虽退休,为党工作却不能停歇,便在潜心研究农业实用技术时,继续坚持新闻写作。开初,他专给《四川农村报》投稿,尔后向其它报刊投稿。

    1991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