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刊首寄语

  • 该抓一抓短新闻了

    <正> 一年一度的好新闻评奖,全省或全国的,评委们总是感到反常:通讯多,消息少;好的短新闻特少。呼吁了几年,不见起色。是现实生活没有提供可写短新闻的高品位矿床吗?不是!否则,为什么好通讯会那么多呢!是读者不愿读短新闻吗?更不是!各报都辟了集纳、短波、快讯之类栏目,不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吗。问题出在思想认识上,出在机制上。在记者、通讯员中,最大的思想误区是重通讯,轻消息。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线索

    1992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与展望

  • 为推动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方;

    <正> 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新闻舆论要积极为这个转移、这场变革的顺利实现鸣锣开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问内,适当集中时间,

    1992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 乡土气息浓郁的新闻战士

    孔繁祚;张利泉;

    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评选结果,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具有长江精神和时代特色的榜样。他们是新闻界的明星,本刊特辟此专栏,将逐期介绍9名获奖者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

    1992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业务探讨

  • 谈深度报道的写作

    何光先;

    <正> 深度报道,自1986年被全国好新闻评选列为参评项目后,出现了一个深度报道"热",涌现出了一批反映重大题材的好作品,对于宣传改革、推动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深度报道"热"的兴起,在写作上也出现了一些错位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题材把握不准,运用不当;主题思想平推,不能逐篇梯次深入;篇幅过多、文字过长,信息不够密集。因而,深度报道的质量下降,遭到了某些非议,

    1992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记者生活圈

  • 一位彝族记者和他的汉家妻子

    马黑尔哈;

    <正> 那一天,一位同事的爱人气冲冲地进编辑部,老大不高兴地对"头儿"说:"打个电话,给我把他叫回来,娃儿病了。嫁给你们这些记者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望着她那不快而去的身影,我感慨了。我当记者10年了,完全可以自豪而不夸张地说,我那可爱的汉家妻子可从来没有拖过我的后腿;我得到的却是深深的理解和全力支持。怪不得一位作家对我说:"写写你

    1992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业务研究

  • 新闻要“新”

    孙世恺;

    <正> 新闻首先要"新"。不管是消息,还是通讯,都应力求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才算合格的"产品"。据读者调查,许多人不愿看报纸,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闻不"新"。可见,把新闻写"新",仍需要老调重弹,这也是当前进行新闻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课

    1992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采访与写作

  • “幸运”面前是挑战

    黄远流;

    <正> 一也许真是一种"运气"?1991年7月17日下午6时许,平时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我,那天忽然"心血来潮",要骑摩托。而车过盐市口时,又改变平时路线,鬼使神差要绕行,走大道!当行至人民南路展览馆岗亭前,不料,交通警以手势禁止南行。我以为是堵车,便绕一大圈绕到陕西街口,却见人、车水泄不通!"出事了!"我心中一惊。

    1992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长镜头

  • 重庆“报刊热”透视

    李显福;

    <正> 作为重庆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常出差省内外,见到不少相识的不相识的人,相互寒喧不到三句话,对方就会冒出一句:"你们重庆人爱办报"。我刚表示赞同,接着又是一句:"你们重庆人会办报"。那么,重庆的"报刊热"是如何兴起,其中又有什么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呢?

    1992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大战

  • 四川新闻界采访中国灭火队纪实

    庄光誉;

    <正> 中国灭火队11月17日凯旋回国,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这出乎新闻界意料之外的事,象催化剂,使各新闻单位立即行动起来,调兵遣将。首都新闻界自不必说,而灭火队所在地的四川,其省市传播媒介对此表现出的抢新闻、抢时效、争独家的竞争意识,可谓激烈异常,令人刮目。"四川比北京还热"。一位采访中国灭火队的记者对

    1992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海龟镜

  • 一起特大仿造新闻——希魔日记案始末

    蒋晓丽;

    <正> 1983年4月22日这天,西德《明星》画刊出尽了风头,画刊封面上,"希特勒日记被发现"的大字标题和希特勒日记的照片格外夺人眼目。翻开画刊,其中有17页全部用来报道发现希特勒日记的独家新闻,报道中说:1945年4月20日,红军兵临柏林,德军岌岌可危之时,在地下避弹室度过了56岁生日的希特勒命令他的贴身男仆威廉·阿思特当夜乘飞机押送他的日记及文件。结果这架飞机起飞后不久,便坠毁在现民主德国的某个地方。当时,德国士兵将残机上的希特勒日记藏在一个草料棚中,以后又偷运到西德,保存

    1992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母子烺争相传阅《新闻界》

    符秀华;

    <正> 《新闻界》编辑部:今年10月份,我在县通讯员写作培训班学习时,借到一本《新闻界》(1991年第5期),信手翻阅,立即被里面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晚上带回家,被读初中的女儿和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看到(他们俩都爱好写作),他们传看后觉得很有趣。后我又

    1992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报外刊转载本刊文章

    习风;

    <正> 最近,一些外报外刊陆续转载或摘发《新闻界》发表的文章。计有:一、人民日报今年1月12日第8版《每周文摘》摘发了本刊第6期翁正良文,题为《明朝就有"倒金字塔"写法》,约700字;二、经济日报研究所主办的《经济新闻研究》第64期(今年1月1日出版),摘发了本刊去年第4期马达文章《对报纸"大特

    1992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市地报之页

新书评介

  • 专业采访报道大有可为——读蓝鸿文教授主编的《专业采访报道学》

    姚志能;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蓝鸿文主编的《专业采访报道学》,最近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目前国内较系统全面地探讨和介绍专业采访报道方面知识的一本专著,既是高校的好教材,又是从事专业采访报道的新闻工作人员的好读物。这本专著的一大特色,是全面、系统,较切合我国新闻界的实际情况。由于本书编者中既有多年从事新闻教学工作的同志,又有一些资深

    1992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好稿探源

  • 一条很有特色的现场短新闻

    <正> 《李瑞环品评川剧卡拉 OK》,是一条荣获四川省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好新闻!其特点是:它是一条独家新闻。到该新闻发生现场进行采访的不只一家新闻单位,但却只有本文作者写了报道。它是一条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卡拉 OK 发展迅猛,走红很快。为满足群众对卡拉 OK 的多种需求,中宣部曾组织发行《中华大家唱卡拉 OK 曲库》,推出了一批民族歌

    1992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条独家新闻采写记

    罗鸣;

    <正> 1991年3月13日,重庆。听说14日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要去"巴渝茶楼"听川剧卡拉 OK,我们几个随行采访的记者全部兴奋起来。"这里有货哟",新华社一位记者特别关照我。他是"老重庆",情况熟,先给我上了一堂背景课。卡拉 OK 早已风靡山城,仅在解放碑方圆一公里内。就有二三十家卡拉 OK 舞厅。在这种炙手可热

    1992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幕后

  • 我成为《上海一日》作者之一

    蒙明国;

    <正> 这辈子说起来笑话,连上海都没去过。上海只在我的脑海中残存了一些从电影、电视、文学作品、风光画册中得来的零碎印象。一句话,没有直感。接到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上海一日"大型摄影活动,感到有点突然和忐忑。"上海一日"大型摄影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发现摄影新人,出版一本具有中国特色

    1992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讯员园地

  • 讴歌正义 鞭笞腐朽——浅谈《读者来信》的写作

    何学元;

    <正> 《读者来信》是报纸联系群众的重要栏目,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和政府通过自己的报纸,一方面要准确、及时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人民群众中去,变为群众自觉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要求和愿望。因此,《人民日报》每周用两个整版、《四川日报》每周用一个整版发表读者来信,各种报纸也都辟有《读者来信》专版,让群众通过这个园地表彰新人新事,批评不正之风,鞭笞丑恶腐朽,倡导合理建议,反映自己的呼声,发表三言两语等。由此可见,《读者来信》是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民主政治、推动各项工作的重

    1992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点滴

  • 县委报道组要搞好用稿档案

    陈朝君;

    <正> 县委报道组是以组织通讯员宣传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主要职责的宣传机构,是县内通讯员和上级新闻单位上传下达报道信息的枢纽。自1973年以来,我们巫山县委报道组从用稿档案的整理上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其具体做法是:一、分门别类制定地级以上报、刊、台年度用稿登记簿。按农业、工业、旅游、风土人情

    1992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摄影名作赏析

  • 《“繁荣”》与玛·伯克—怀特

    朱枢;

    <正> 本世纪30年代初,西方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美国开始。不久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大批倒闭,经济全面混乱,四千余万工人和农民流离失所。直至1937年,在美国各大都市的街头上,还随处可见待领救济面包的长长行列。50余年过去了,在今天的美国,当今那些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刊登的关于"经济大萧条"的新闻报道,和占满整个版面的新闻图片,除了部分老年人之外,人们似乎早已

    1992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把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出来

    方;

    <正> 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最大的民主,就是体现在确立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党和政府包括工厂企业把国家大事、工厂的事交给工人阶级和人民群

    1992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严格各级责任制 首先要从厂长严起

    方;

    <正> 现在企业的问题是管理太松,没有责任制,没有纪律,亏损严重。必须造成一种机制,让企业自己从内部挖潜,提高效益。要有一个严格的责任制,从厂长到车间主任到班组长,大家都有责任。不然,企业亏损,省长、市长着急,厂长不着急,工人不着急,怎么能搞好!建立这个机制从那里开始呢?只有从分配制度入手。有些企业从

    1992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必须停止重复建设

    方;

    <正> 必须停止重复建设,制止资金不落实、留缺口的现象,长线项目绝不能再上了。现在,技术改造也有重复建设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一个纺纱锭子也不能再增加了。可是,有的地方还在批,还在建。不能再建了。没有棉花,又没有市场,建起来干什么?汽车制

    1992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方;

    <正>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初级市场,同时有计划地建立若干主要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

    1992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工作中的两大问题

    方;

    <正> 现在新闻工作要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做人的问题。一个是新闻报道如何改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问题。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讲两条,一是不要脱离群众,要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衷心地爱戴群众。另一个是对我们的党和国家要有责任心。只有具备了这两条,记者没

    1992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宣传不要光报道富裕地区

    方;

    <正> 经济宣传不要光报道富裕地区,还要十分注意报道那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怎样在搞经济建设,否则就会脱离群众,也会给人造成一个印象,似乎现在群众生活

    1992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优育宣传的思想性

    方;

    <正> 现在体育新闻一般报道多,真正有思想性、有深度的报道还不多。我们的宣传报道不能只是讲金牌、讲银牌。体育比赛当然要比成绩,要奖牌,但体育比赛还在比一种东西,就

    1992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九十年代中国报业发展的 新趋势

    黄成矩;

    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1、对90年代中国报业生存的时空特点作一粗线条的轮廓勾勒;2、对90年代中国报业发展业已出现或将要出现的若干重大趋势作出预测和分析;3、揭示和阐述这些重大趋势所蕴涵的重大意义,指出尚存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1992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获奖之后说创优

    罗明寿;

    <正> 金堂人民广播电台从1983年以来,已7次参加全国的优秀广播节目评比活动,所办"听众信箱"和"对农村广播节目"有6次获奖,其中四次获特等奖。1990年,金堂电台节目被专家赞誉为全国三类有影响的广播风格之一。最近,由我们推荐的县电台编辑部主任杨登榜获得了全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这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台的光荣。

    1992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习范长江的革命精神 做范长江式的新闻战士

    本刊评论员;

    <正> 首届"中国新闻奖"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最近在北京颁奖。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新闻单位推荐出有突出表现的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中,有9位同志入选获奖,另有30位同志提名表扬。我省金堂县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编辑部主任杨登榜荣列9名获奖者的行列。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大喜事,将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1992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情切切 意真诚——记何玲

    臧瑾;

    <正> 据成都电视台录制部主任李晓林介绍,何玲原名何雁翎,没有大学学历。他说,播音室上千瓦的聚光灯一亮,室温可达50摄氏度。男播音员配音时只要没女的在场就光着上身。何玲准时赶来上班。我们坐在录制部门外有篮球场那么大的阳台上。她给我倒了杯茶水,杯子只好放

    1992年01期 20-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参——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运钧;

    <正> 我们的各级党报,大都办有专门刊登内部情况的刊物,人们称它为"内参"。内参的任务,主要是把不宜在报上公开宣传的,或者说暂时不宜公开宣传的,而又是党和政府需要知道的事情、事件、情况、问题、经验,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因此,如果说,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党报的内参,则是党和政府的"耳目"了。所以,《人民日报》社长

    1992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闻界刊中报(第四期)

    <正> 四川日报于12月24至25日,在眉山召开第二次特约评报员座谈会,总结交流一年来评报工作经验。研究1992年的评报工作。与会者对报纸宣传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副总编罗鸣听取了意见并讲了话。座谈会上,评报员畅谈了对评报工作的体会,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充分发挥耳目功能,为办好党报出力,

    1992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雪泥鸿爪启人思——石西民新闻文集《报人生活杂忆》读后

    江屏;

    <正> 一代名记者石西民新闻文集《报人生活杂忆》,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是继他的早年新闻作品自选集《时代鸿爪》一书之后,由老报人姚北桦、王淮冰两同志精心选编的又一本风云变幻时代的雪泥鸿爪,都是这位饱经沧桑、阅历壮阔的老报人晚年以回忆形式撰写的精采遗篇。作者通过深情回顾,总结他自己在党的新闻战线上走过的漫长而又曲

    1992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要这样写

    王京;

    <正> 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姑娘成了——作家·画家·演说家香港《明报》9月5日报道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劳伦·彼得斯今年只有10岁,但她已成为一个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得奖的画家和很受人欢迎的演说家了。她的妈妈玛莎说,她的第一本书《在北极遇到的麻烦》已印了第二版,版税将用来供她以后上大学。不过,现在精力充沛的劳伦主要从事旅行演讲。在过去8个月内,她已从堪萨斯州到田纳西州一路演

    1992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蓬溪县五百多名通讯员活跃在城乡

    庄维和;蒋先平;

    <正> 蓬溪县把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不断获得新成绩。据统计,1991年在省级报刊台发表的新闻作品618篇,在市县新闻单位用稿量分别比90年增长22%和23%。蓬溪县在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新闻宣传先进县的基础上,1991年再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为振兴蓬溪经济发挥

    1992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赶课

    杨长喜;

    <正> 11月14日晚7时许,乐山市沙湾区新闻培训班的48名学员,以热烈的掌声。把《四川日报》58岁的老编辑罗纲正迎上了讲台。"同志们,罗老师刚乘长途客车从省城赶来,他工作很忙,明天就要赶回报社去,今晚熬夜给大家讲课……。""叭,叭"。一阵比一阵更热烈的掌声,淹没了区宣传干部

    1992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资中县发行《新闻界》120份

    黄培华;

    <正> 到元月中旬,资中县已征订1992年度《新闻界》120份。该县把《新闻界》作为养通讯员队伍,提高通讯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区、乡宣传、广播系统为征订主线,积极做好骨干通讯员的征订工作。对漏订的边远区、乡还逐一上门宣传、动员、做好补订,使全

    1992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篇报道空难事件的杰作——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我看见的最可怕的景象’》赏析

    黄惶;

    <正> 1978年9月25日上午9点2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上空,发生了一起两机相撞的惨重空难事件。此时,距《圣迭戈论坛晚报》第1版的截稿时间仅有28分钟(美国报纸一般一天要出好几次,分别称为第1版,第2版,第3版……)。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事故原因是什么?现场情况如何?救援行动如何?各方反应是什么?……整个事故有关的细节都不得而知。然而,90分钟以后,该报第1版(为了应付这次突发性事件,报纸将第1版时间特意延后40分钟)就登出了两个整页的报道,其中包括第1页上的从空中拍摄

    1992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开阔篇

    <正> 《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中,提出一新闻种类:思路新闻。它是侧重写改革、开放、发展中的新思路的新闻。其特点如下:一、重思想软件,轻物质硬件。它侧重的是面对发展、改革和现实生活中难题的一种新的见解、新的思维,以及这种见解、思维产生的过程、基础、可行性和实行以后的初步成效,因而应重软件、轻硬件。

    199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