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学

新闻与传播

  • 理解“生活在别处”的“边际人”——兼谈帕克的底层关怀意识

    杨建娟;吴飞;

    学术界一直有一股力量,即重视对社会底层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揭示。虽然这种力量时强时弱,时显时隐,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记者出身的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一生保持着对现实社会问题密切关注的热情,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他对边际人的同情和深刻洞见,一直引领着后继者的学术研究。

    2012年10期 14-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的内容竞争策略

    吉雪菲;董小玉;

    自网络媒体出现之后,信息开始大量涌入读者视野,对信息的选择成了读者们很大的困扰。纸媒体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来帮助读者摆脱"选择恐惧症":其一,主动策划新闻报道;其二,注意选材视角的新颖、报道内容的独特;其三,将采集的信息整合、分类后呈现在报纸上;其四,运用点对点,或分众传播方式,选择恰当的时机传递给读者最需要的信息;其五,重视反馈,及时与读者互动交流。

    2012年10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广播电影电视

  • 电视节目低俗化与“污名化”: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

    章译文;郑欣;

    电视媒体低俗化屡禁不止,并引发广泛关注,在学界曾经持续掀起一股批判热潮。本文尝试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诸多争议,重审"低俗"之义、之过、之治,并重新发掘电视传播场域中青少年受众的主体性。研究发现,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信息全球化、传媒市场化、文化后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歧途及大众娱乐过度解放的误区。对于低俗化的审视需要"当事人"视角的解读,尤其是要考虑青少年亚文化存在的抵抗空间。

    2012年10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晚间电视新闻节目比较研究——以中国央视、美国CNN和英国BBC为例

    常江;边思玮;

    本文对中外三档著名的日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编排方针、新闻主播、记者出镜、包装推广等角度阐释中外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策略上的差异,并尝试结合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独特环境,从国际视野和比较视野出发,为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理论观照。

    2012年10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灾难片:古代神话的当代复活

    邹璿;

    灾难片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深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灾难片中的人物和事件通常具有超现实和超自然的色彩,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灾难片中活跃着大量神话般的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古代神话在当代的复活。

    2012年10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传媒与社会

  • 传媒保障公民权利“入法”探析

    刘海贵;庹继光;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强调发挥传媒监督作用,这两者在理论上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将"传媒有责任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的行使"等内容上升为法律规范,使之纳入即将进行的我国网络立法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重要的法律问题,并促使传媒监督活动得到充分的权利保障,从而更便于传媒监督工作的开展,切实保障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实现。

    2012年10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产经论坛

  • 纸媒付费墙后的广告模式创新

    陈晓彦;游国华;

    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让广告行业产生了显著变化,在付费墙设立前就已深刻影响了纸媒的运营。对于国内纸媒来说,付费墙的第一步不是立刻带来多少收益,而是能否促进广告注意力和回应率的回升,保护旧有的核心业务少受新兴媒体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更从容地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2012年10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职业发展

  • 新媒体环境:职业新闻人应有更高的追求

    芮必峰;吴志远;

    <正>一个以数字和光导技术支撑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围绕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媒体为我们创造了各种新的可能性,也给职业新闻人、一般草根民众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从新闻传播看,近年来行内业外,每每传出"去专业化"的呼声。有人

    2012年10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视野

  • 政治民主对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影响——尼日利亚新闻传播史研究

    陈力丹;董晨宇;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国营电视体系是非洲最大的电视网之一,也是黑非洲第一个全球广播的电视网。19世纪中叶尼日利亚便有了现代报刊,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也有百年历史。然而,研究尼日利亚新闻传播史可发现,独立后各地方、各种族之间的冲突和漫长的军人统治,使得其新闻政策倒退,新闻传播产业发展极为缓慢。直到最近十来年,随着尼日利亚民主政治制度逐渐稳定,新闻传播业才得以较快的发展。

    2012年10期 54-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 马克思的办刊方针:批判与思考——解读马克思主义办刊思想的最早文献《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

    陈力丹;罗了;

    <正>1843年初,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被查封,另一思想比较开放的《德国年鉴》也被查封。马克思萌生创办一份杂志的设想,为此,他与《德国年鉴》前主编阿尔诺德.卢格(Arnold Ruge,1802-1880)几个月内以书信的方式讨论这个问题,提出与其合作编辑出版《德法年鉴》(见图1)的建

    2012年10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布尔什维克的第一家机关报《前进报》

    赵永华;邢奕;

    <正>《前进报》(Вперёд)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第一家机关报,由列宁任主编。《前进报》创办之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新《火星报》(Искра)实际上被党内的孟什维克派掌握,布尔什维克派没有表达本派观点的报纸,于是在列宁的提议下创办了《前进报》。

    2012年10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新锐的《每周评论》

    汤璇;赵云泽;

    <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每周评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的关键性报刊之一。该报先后由陈独秀、胡适主编,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具有很大影响的政论性周报。1918年一战结束,国内民众对国内外时局日益关注,尤其是涉及中国切

    2012年10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