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本刊访谈

  • 理解生活的质地,才能还原生活——专访《财经》杂志记者、《Lens》杂志主笔袁凌

    张志安;刘虹岑;

    <正>个人简介袁凌,1973年生于陕西,现任《财经》杂志记者、《Lens》杂志主笔。曾任《新京报》社会新闻副主编、新浪网新闻中心副总监兼主编、《财经》杂志上海站记者、《凤凰周刊》主笔等。主要报道有《北京SARS后骨坏死患者不完全调查》、《十问三峡》、《救助基地?奴工地狱!》、《血煤上的青苔》、《守夜人高华》、《走出"马三家"》等。发表小说、散文、学术随笔若干,著有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

    2013年2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5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截停王菲”事件看娱乐新闻的报道方式

    常江;杨奇光;

    <正>艺人王菲和李亚鹏离婚,此事一出便迅即刺激了媒体的兴奋神经,甚至有娱乐记者不顾当事人的安危,在高速公路上飙车,最终将王菲的车辆逼停。这种为了挖"独家新闻",不顾采访对象人身安全的做法引起了社会争议。腾讯娱乐在独家新闻中如此报道:"23:58腾讯娱乐的车,一路紧紧跟随王菲乘坐的座驾,驶上机场高速,王菲乘坐的保姆车车速并没有太快,遇到红灯也正常停车,当腾讯娱乐的车开到和丰田车并排时,可以拍到一些车内的图片,虽然非常不清晰,但已经可以肯定王菲就在车内。""00:10王菲乘坐的保姆车驶出机场高速,腾讯娱乐迅速将王菲的车截停在了桥下,王菲的车只得停在原地。记者下车拍摄到了王菲在

    2013年22期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媒介批评_力丹诊所

  • 不能再搞“媒介审判”

    陈力丹;

    <正>什么是"媒介审判"?即犯罪嫌疑人尚未经法院判决是否有罪,传媒已经在报道或评论中对其定罪,或传媒对嫌犯在法庭的辩护作倾向性的评论,作出定罪的判断。这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职业规范的。但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传媒不是一个社会行业,而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没有这样的职业意识。现在传媒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由于新闻传播业已经被视为一个行业,当时的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在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上向传媒提出了"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要求。

    2013年22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5K]
    [下载次数:3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媒介批评_永征诤言

  • 嫌疑人电视荧屏示众应该制止

    魏永征;

    <正>在我国电视法制类节目中,常常可以见到"罪犯"现身说法,交代犯罪事实,陈述犯罪教训,表示"认罪悔罪"的镜头。这些节目中的所谓"罪犯",大多数是尚未审判、甚至是警方刚刚拘捕尚未经检察机关批捕的嫌疑人。节目制作者或许认为,这样的节目,既及时,又形象,真人真话,无可辩驳,可以收到法制教育的最佳效果。特别是在警方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公众不明所以,纷纷提出质疑之时,让当事人在荧屏亮相,自承有罪,几乎成为应对舆论的"杀手锏":看,人家自己都承认了,你们还嚷嚷甚么?于是风向迅速逆转,转变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口诛笔伐。

    2013年22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媒介批评

  • 警惕复杂事件背后的单向度舆论

    叶铁桥;

    <正>沈阳街头小贩夏俊峰在国庆前被执行死刑的消息激起了舆论场的强烈震荡。事实上,自2011年5月人民网率先发表《沈阳小贩夏俊峰扎死城管终审判死刑》后,围绕他及妻儿的报道就没有停止过。在同一时期内,具象到个体身上,能与此案匹敌的,只有湖南的唐慧案。两案一南一北,是民间舆论场上的两座高峰。南北两案所以能进入全国舆论视野,源于案件本身的极其复杂和案外因素的盘根错节。在难以理清的千头万绪中,还交织着情理法及家庭和社会悲剧。更重要的是,两案背后直接展示了转型期中国矛盾的焦点——劳教制度与城管制度,再加上里面还贯穿着公权力与弱势群体博弈的主线,因此,两案都是现时代极为典型的案例。

    2013年22期 30-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

  • 开放与参与——信息图表生产中的互动设计及社区形成

    卢一波;邓伟;彭兰;

    <正>信息图表作为数据分析与传达的媒介,同样经历了从印刷时代到电子时代的历史,随着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等底层工具的革新,信息图表的功能、形态和传播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以新闻业中的数据处理为例,从上世纪50年代在实践领域兴起的"计算机辅助报道"(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1]到70年代初主张运用社会科学中定量方法阐述事实的"精确新闻学"(Precision Journalism)[2]的提出,到今天在"大数据"背景下被广泛关注的"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的发展,实际上都体现出社会技术背景与新闻生产的意识和理念之间的互动。

    2013年22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新闻悖论与日常信息推理的真实逻辑

    胡华涛;

    新闻的归纳本性表明,没有100%程度的新闻置信状态,新闻真实永远是经验真实与推理证实(逻辑真实)的产物。证实或证伪是新闻真实性的两种思维操作模式。当下新闻报道中常常是从证真的角度构建新闻真实世界的,而受众又相反用新闻证伪来拷问新闻的真实性。然而一个新闻证伪的反例真的就能颠覆一个新闻报道的真实建构吗?新闻证实和证伪背后的真实逻辑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013年2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闻评论的定义之争与研究路径整合

    杜涛;

    本文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新闻评论的"文体说"、"意见说"和"信息说"三种定义方式,认为新闻评论实质上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存在,但其不同的定义方式有可能造成研究路径的差别。新闻评论研究应整合三种不同研究路径,吸收、借鉴不同研究取向的研究所得并加以深化,才能真正推动新闻评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2013年2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近代西方商品品牌文化建构策略——以《申报》跨文化广告为研究样本

    庞菊爱;

    本文以《申报》跨文化广告为研究样本,探析西方品牌在近代中国采取的"西方文化为体,中国文化为用"的品牌文化建构之道,从而揭示近代西方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时采取的文化传播策略与西方品牌具有强势生命力的文化本源,进而为今日中国本土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塑造品牌国际形象及跨文化传播品牌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3年22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新媒体与数字化

  • 重大灾害性事件的微博直播——基于4·20芦山地震搜狐微直播分析

    王炎龙;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芦山地震搜狐微直播中活跃账号发布的微博进行统计,以账号类型、微博数量、首发时间、符号类型和微博内容为维度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在微博语境下,微直播对于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的新特点,考察微博作为新媒介对公益传播的新影响,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手段的融合及转型。

    2013年22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信产业”及其规制路径

    杨状振;欧阳宏生;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扩大信息消费、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媒–信产业",成为《意见》强调的核心内容。4G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仅使蹒跚三年的"媒–信产业"在2013年进入到以探索市场机制、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主体活力和提升产业建设效益为目标的推广阶段,也使"媒–信产业"向大ICT产业发展的方向日渐明晰。围绕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和监管机制融合,"媒–信产业"以2013年为节点,正进入到一个从单一到多元、从业内竞争到业外竞争、从模糊评估到精确评估的新发展阶段。

    2013年22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传媒与社会

  •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舆论引导的创新和探索——以四川日报为例

    蒋颖;

    技术的变革使媒体的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示出了空前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于大众生活、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面临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党报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探索与创新,使自己的公信力权威性不可动摇,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巩固其作为主流核心媒体引领舆论的地位。

    2013年22期 61-6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传媒教育

全球视野

  • 多语种环境下的比利时新闻传播业

    陈力丹;尚昊;

    比利时是一个面积很小但在世界影响很大的国家,因为欧盟和联合国的很多机构设在这里。因而这里的新闻传播业对世界有一定的影响。比利时1830年独立以来,由于境内语言多样和外部遭遇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占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一度颇为曲折。1944年光复后,其新闻传播业进入了多语言传播的稳定发展时期。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周遭大国的传媒与其国内传媒形成不相称的竞争。

    2013年22期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美社区报内容比较及中国社区报内容发展策略

    周敏;

    美国社区报与社区居民的"亲密感"的营造来自于报纸内容的本地化、贴近性和实用性。中美社区报在报纸的功能定位、内容定位、采写视角、采写内容、体裁和语言以及编辑方式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吸收美国社区报先进经验,在中国现实环境中进行本土化分析,中国社区报的内容发展策略就自然呈现了。

    2013年22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