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老公館

博士生新论

  • 从参与性媒介到媒介性参与:中国职业记者的微博实践与角色认知

    李思思;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参与性媒介,是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重要的信息搜集和意见表达平台。本文以当代中国职业记者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微博使用为切入点,考察他们的社交媒体实践与职业角色认知。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从业者最为看重的职业角色仍是中立式的信息传播者,但参与性的"监督与影响"角色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微博场域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记者的角色认知,他们的媒介实践和角色认知都更多地受到组织宏观因素的影响。

    2017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视觉框架在数据新闻中的修辞实践

    李京;

    数据新闻创造性地将"视觉框架"与现实认知结合起来,由此引出"视觉框架分析"这一理论命题。在我国数据新闻的环境议题报道中,数据修辞、关系修辞和时空修辞是视觉框架产生的本质。视觉修辞再造的数据关系想象可以对某一议题在视觉意义上进行"标出"式的凸显或贬斥,被建构为"数据他者"。这一过程始于数据维度,借由视觉修辞实践完成。当数据成为脱离社会语境、忽略人文关怀的自我演说主体时,其可视化实践就此承载了一定的主观意志。

    2017年05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特约专栏_法眼观媒

  • 肯德基为何胜诉微信公号诽谤案?——法人名誉权纠纷中的自媒体注意义务初探

    展江;王锦东;

    本文在对"肯德基诉零点公司"法人名誉权纠纷案判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自媒体转发中的注意义务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区分注意义务标准是自媒体侵权案审理的内在要求,面对大量的由自媒体引发的侵害法人名誉权案,2014年的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和新颁布的《民法总则》其司法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7年05期 16-2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本期专稿

  • 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力量分析

    奉鼎哲;张永祥;李后强;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论争激烈,乱象丛生。准确把握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主要力量,是加强网络治理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五大主要力量的内在逻辑及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网络技术发展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力量悬殊,增大了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危险系数;资本的多元化加剧了意识形态博弈的复杂化,资本的逐利性催生了网络大型企业的垄断性,资本的腐蚀性增加了意识形态博弈的对抗性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限制重大门户网站的外资控股、规范网络媒体的趋利行为、加快网络的立法进程、加强非网民群体的宣传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话语体系等治理措施,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权,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05期 21-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1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

  • 溯源式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

    曾庆江;

    溯源式新闻报道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它在人物报道和事件报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溯源式新闻报道应当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但是它所体现的伦理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相当重视。首先,虽然溯源式新闻报道源自对社会敏感人物和敏感事件的判断,但是由于提前介入资料搜集采访,极有可能陷入时间伦理困境之中。其次,溯源式新闻报道因为多"向后看",可能使媒体伦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质问。其三,溯源式报道可能对社会伦理产生冲击,形成一定的歧视现象并可能产生侵权行为。

    2017年05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确立过程之考察——以北伐前后(1926-1930)的穗沙沪汉为中心

    王明亮;

    北伐前后国民党以战时需要为由,开始实施新闻检查制度。随着战事的推进,其新闻检查的地域范围伴随政治版图的不断扩大而推进。其间新闻检查时兴时废,乱象丛生。北伐结束后,国民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基于维护国民党统治、确立政治威信的需要,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闻检查制度,到1930年代中期终于建成覆盖全国的新闻检查制度。

    2017年05期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

  • 时空维度下的国家形象模型探析——基于认知互动的视角

    张昆;王创业;

    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互动论、认知论的视角关照国家形象的形塑,认为国家形象存在"自我认知形象"、"他者认知形象"、"自我期待形象"和"他者期待形象"这四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并将这四个向度置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加以考察,发现国家形象并非固定的,而是在认知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国家形象互动模型,以期多维度地关照国家形象的形成。

    2017年05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1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语言的游戏: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语境及其行动逻辑

    赵呈晨;郑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随之而来,标新立异的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崛起。本研究选取了一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流行语放置到日常对话情境中,对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话语呈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语境具有自黑式、黑色幽默、熟人式、无厘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青少年网络语言的行动逻辑就像一场语言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他们遵从游戏化表达、默认一致性以及艺术化思维的范式。了解其传播语境及背后逻辑,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2017年05期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2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微信人际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陈娟;汪金刚;

    使用微信交流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默许的沟通"语言",微信的多维度信息传递功能可以消除与传播对象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增强与对方的关联度,将网络人际传播的内容与网络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贴合。微信现已成为交流的常态介质,建构出了全新形式的数字化网络人际传播交流模式。本文根据微信的传播者特征、关系特征和互动发生的情境这三大关键因素来分析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2017年05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广电专栏

  • 中国电视调解向何处去——探寻在媒介产品与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跨界生存与创新

    李立景;郭力宾;

    中国目前的电视调解已经进入瓶颈化阶段,同质化以及媒介产品与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断裂造成的传播伦理危机和社会治理危机已露端倪;中国电视调解向何处去的前瞻性思考必须首先始于对自身定位的理性省察;电视调解的定位应当在媒介产品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谋求平衡,创造性地发挥大众传媒协同的优势,融入到社会协同治理的格局体系中,使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个案纠纷解决功能以及社会治理功能的抵牾、断裂得到弥合与彰显。

    2017年05期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对男性气质的意义生产:一项对受众解码机制的考察

    何天平;常江;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析受众对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男性气质的解码机制,以期进一步观察受众的不同读解是如何建构起男性气质的意义生产的。研究表明,三种解码立场均在受众对电视文本的男性气质读解中得以体现:隐匿而柔和的"父权"思维仍深刻作用于受众对实际占据霸权地位的家庭男性的想象中,构成主导-霸权式解码;在家庭对男性的规训与社会对男性的期待上,受众则表现出"包容与控制双向运作"下的协商式解码;而对于不符合时代语境的支配型男性气质,受众主要采取了对抗式解码的方式。

    2017年05期 75-8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1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电视真人秀节目:一种电视节目的形式乌托邦——基于节目生产者视角的真人秀节目形式分析

    董华峰;余香凝;

    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场呈现出真人秀节目一枝独秀场的景象。从节目生产者角度看,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真人秀节目依托游戏的自规定性,给节目生产者提供了随心所欲制造娱乐节目赖以生存的戏剧冲突的自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能让电视媒介在这个碎片化世界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有助于竞争的连续、完整的真实。在媒介环境日益复杂,观众愈加挑剔的背景下,这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对于节目生产者来说,具有一种乌托邦效应。

    2017年05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媒介与社会

  • 论智媒时代社交媒体的社会责任——对2016美国大选中Facebook假新闻事件的反思

    韩鸿;彭璟;

    动态新闻推送的智能算法是智媒时代的产物。本文通过对2016美国大选期间Facebook假新闻事件的分析,发现Facebook通过协同过滤机制,选择性地决定民众看到的资讯内容,形成了过滤泡现象和回音室效应。由于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缺乏把关,助推了假新闻的泛滥,造成"意见自由市场"的混乱。本文从信息伦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智媒时代新闻专业伦理的重建愈加迫切,应从伦理融合、软硬约束、公众参与和社会制衡等方面增强智媒时代社交媒体的社会责任、构建智媒体时代良好的媒介生态和信息秩序。

    2017年05期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4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场域视角下网络空间“双权”博弈的路径思考

    杨维东;

    本文借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国际力量博弈的场域属性及其对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理念、制度、技术等层面思考我国如何抓住网络空间治理格局重构与整合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双权"博弈,推动形成国际层面网络空间治理的共识,同时加强网络自主创新,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筹划和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建构更为平衡、合理、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新格局提供路径参考。

    2017年05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陈力丹;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活动始终伴随着与报纸、杂志、通讯社等的交往,他们的论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新闻工作,有的是关于新闻工作的专论,有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考察传播现象的认识基础。他们的新闻传播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第一,考察现代新闻业的宏观视角:世界交往(Weltverkerhr,英译文World Intercourse)。由于19世纪以后欧洲商品交换和大工

    2017年05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舌头自由”:列宁党内思想交流的喻证

    陈广耀;

    <正>"舌头自由"(свободойязыка)是列宁关于党内言论出版自由的一种有些戏谑但又很严肃的喻证,指在党的纲领范围内和党章规定的条件内,党内不同派别的代表都有权利参加党的代表大会,党的秘密运输机构有责任运送批评党的工作的党内书刊。这一喻证最早出现在列宁1904年7月所写《我们争取什么?(告全党书)》一文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98年,由于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很快被沙

    2017年05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为全国铁路工人谋利益的《工人周刊》

    刘小铃;孙萍;

    <正>1921年7月24日,《工人周刊》在以李大钊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党组织领导下于北京创刊,该报是中国工人运动最早的报纸之一。该报以指导工人斗争和进行阶级教育为主要目标,被认为是"是全国劳动运动的急先锋",是"为全国铁路工人谋利益的"指导性报刊。[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立了以组织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进行运动的基本方针。各地工人在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工

    2017年05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书评与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