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全球大师访谈

  •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引导着文明的进步——媒介生态学的隐喻和想象

    常江;胡颖;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媒介哲学家、传播学学者保罗·莱文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评析。研究发现,莱文森从媒介进化的角度理解文明的变迁,并关注特定社会语境下媒介与具体文化形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带有技术乐观主义色彩的媒介(史)观。他认为,媒介的进化会催生文化的去中心化和知识生产的民主化。此外,本文也对莱文森关于媒介理论书写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2019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3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业前沿

  • 异类还是共生: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研究路径探讨

    张洪忠;段泽宁;韩秀;

    在Twitter、Facebook、Reddit、QQ、微博等平台中,社交机器人生成的内容比比皆是,社交媒体正在变为"人+社交机器人"共生的生态。对社交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文献回顾发现:计算机学科主要关注社交机器人背后的技术问题;社会学科主要将社交机器人视为异类,从文化批判、人机关系、传播效果、政策法规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社交机器人含义的探讨,认为"人+社交机器人"正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于建立在"真人"研究基础上的传播学来说,亟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

    2019年02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5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研究的路径及其理论渊源

    陈科;

    本文对职业、职业化、专业化的概念进行了厘清,并对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具体路径,从职业身份、角色取向和职业工作、劳动取向两方面做了梳理,深度挖掘了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研究的理论渊源:新闻专业主义及国家、市场和传媒业的关系理论,以期历史地审视公众参与新闻生产而引发的"去专业化"现实。

    2019年02期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超现实主义前奏:重访“假事件”理论

    郭毅;

    美国保守主义历史学家布尔斯廷(Daniel Joseph Boorstin)在1962年《图像(The Image)》一书中提出的"pseudo-event"理论上承李普曼、本雅明,下启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德堡(Guy Debord)、波兹曼(Neil Postman)、拉施(Christopher Lasch)等,不仅具有学理价值,在学术网络之中也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回归英文原典、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并参酌布尔斯廷个人学术书写的整体脉络可以发现,pseudo-event并非是关于新闻伦理和公共关系的理论,其论述核心也不在"事件(event)"本身,而是一套关于20世纪美国经验、现实与非现实的理论话语,是超现实主义(hyperrealism)理论的前奏。

    2019年02期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从替代羞耻到集体义愤:公共舆论及其媒介建构的情感机制

    王佳鹏;

    本文将羞耻感视为公共舆论中的核心情感,认为公众不但为自身缺陷的暴露而羞耻,也会为他者缺陷的暴露而羞耻。公众为他人而感到的替代性羞耻很容易转向充满道德正当性的集体义愤,这既是公共舆论的情感基础,也是媒介建构公共舆论的情感机制。以揭露羞耻、激发义愤为业的新闻报道和媒介呈现,很可能会加剧这些情感的极端化,使正当化的羞耻、羞愤和义愤日益走向超越正当性的群情激愤。因此,现代社会的公众和媒体都游走在羞耻与羞愤、义愤与激愤、理性与感性、正当性与危险性的边缘。

    2019年02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传媒与社会

  • 从“寻求生存”到“渴望承认”:媒介“凝视”与农民工主体性身份再建构

    陈刚;王卿;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2019年02期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和颐酒店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效果分析

    蒋颖;冯天晓旸;

    新媒体已完全融入广泛的社会生活,它可以引导受众思考的角度,甚至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对事件的态度。在众多媒体信息中,官方媒体新闻因受众广,公信力强、可信度高,风格相对严肃等特点,常常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但是,从媒体效应角度出发,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导致官方媒体发挥的效果有限,新媒体往往产生更强的影响,甚至引发极端效应。本文以和颐酒店女子遇袭案为例,探讨这类值得关注的媒体现象。

    2019年0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播史

  • 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与精英知识女性的媒介化政治实践

    张朋;张勇丽;

    近代女性报刊与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女报既是觉醒的知识女性表达自我诉求载体;也与"政治事件"的女权运动紧密互动、彼此形塑。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知识女性既运动"参政"又办报"议政",为女权运动与女性报刊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唐群英、张昭汉等代表的民初女权主义者基于共同政治诉求,在舆论场域形成声援之势,借女学校、女性社团等营造女报传播网络;其办报角色定位趋向"自下而上"代表女界立言的"论政型"女报,而不同于晚清"自上而下"的"启蒙型"女报形态;意在内政、外交事件的即时评论中呈现女性"在场",勾连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之关系。参政运动及其知识女性的媒介实践展示了她们如何在"革命"转向"共和"的"政治机会"中,藉报刊媒介在体制内形塑女性政治认同的初步尝试;也反映了其时多元政治利益表达的媒介场域,从性别平等视野审视共和政治的舆论潮。

    2019年02期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冲击与回应:新传播技术来华与晚清官方信息的传播与控制研究

    付玉;赵贺;

    清末西方传播技术来华对晚清持续了几百年的官方信息系统造成了冲击,清中前期完善的驿站制度在电报技术、新式邮政的冲击之下变得臃肿而落后,而清政府对这种冲击做出了缓慢的回应,最终将旧有的官方传播系统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使得官方的信息流通更加通畅而有效。另一方面,在1900后的10年间,尽管清廷对社会信息系统取得了正统的控制和主导权,也利用新政对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革,但革命风气和报刊的大众化普及却再次使清廷的意识形态合法性面临危机,这也成为大清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9年02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感性消费时代情绪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媒介心理生理学的视角

    陈梅婷;师扬;

    市场全球化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消费型社会,中国已经进入感性消费阶段,逐渐呈现出消费感性化的趋势。本文通过认知神经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情绪对广告传播的影响,考察了情绪的维度理论框架下情绪效价、情绪唤醒水平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正向影响其广告观看时间,但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与其广告观看时间不呈相关关系;第二,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与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无关;第三,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正向影响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本研究的发现为感性消费时代情绪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2019年02期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0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公共广播电视面临的新挑战:从BBC2017年宪章改革谈起

    张莉;郭可儿;

    历史悠久的英国BBC因其对商业和政府的独立性一直被看成世界上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标杆。然而2017年开始实施的新的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却对BBC的多项运营和管理进行改革,除了内容生产、电视许可费、员工收入等方面,争议最大点集中在BBC的监管权。新宪章规定BBC的监管由独立的BBC信托基金(BBC Trust)改为英国政府的通讯管理局(Ofcom),这引发了人们对BBC独立性的担忧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本文从BBC新宪章改革的几个重要变化为切入点,探讨在新媒体技术情境和英国社会环境变化下公共服务广播面临的新挑战,并深入探析公共服务广播在外国新闻传播史中的影响力变化。

    2019年02期 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闻聚合模式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其克服——欧盟“链接税”规则修正后的借鉴

    刘铁光;黄维;

    尽管伴随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闻聚合模式存在著作权法上的制度障碍,却具有继续发展的正当性。《著作权法》将来的修订中,应该修正欧盟"链接税"规则后予以借鉴,建议为新闻出版者赋予对其所提供内容数字化利用的权利,明确其权利的主客体、内容与边界,并将该种权利纳入法定许可的限制范畴,配合合理报酬的确定机制,以消除传媒产业中新闻聚合这种新商业模式发展的制度障碍。

    2019年02期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新闻界》杂志

    <正>思想影响传播媒介推动文明《新闻界》荣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年中国新闻奖,四川省新闻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 5年四川省新闻二等奖、三等奖2016年四川省新闻一等奖2017年四川省新闻一等奖月刊,每期定价15元,每年定价180元

    2019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