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宗亚;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断交"行为。研究侧重点有二,一是探究以同质性(homophily)、面子顾虑(face concerns)、隐私顾虑(privacy concerns)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因素是否会对社交媒体使用者的"断交"行为决策产生影响;二是上述因素与"断交"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跨文化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的"断交"行为机制确有差异:中国大学生会因顾虑双方面子而降低"断交"频率,美国大学生则会出于保护隐私的考量而增加"断交"操作。此外,中国大学生还会为了维系社交圈的同质性而做出"断交"决策,这一影响因素在美国大学生群体中则并不显著。
2019年07期 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2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令倩;王晓培;
数字化记忆是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渗透,个人信息的即时搜索、长久留存、关联分析已成现实,"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作为一种数据保护方式逐渐发展为关乎公共领域构建的热议话题。本研究将以2018年5月25日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为切入点,围绕"被遗忘权"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展开,探讨其如何在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重点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被遗忘权"面临的多重价值分歧,进而为"被遗忘权"的本土化路径提供启示与借鉴。
2019年07期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3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李翠敏;徐生权;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迈向媒介化时代。如此背景下超越媒介仅作为传播"渠道"的思维及媒介效果的研究视角逐渐打开,在媒介化视域下观察和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将会打开网络舆情研究的另一扇窗。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法、二手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将"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一种动态变化的社会力量,考察其如何影响了民意表达的整体景观。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都受到网络媒介的内在特性所影响,网络媒介的"大众性"、"赋权性"、"连接性"等为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性"的基础,而在传统媒介"求稳"逻辑的介入之下,网络舆情逐渐走向平息,事件逻辑呈现出因应媒介逻辑的特征。最后本文指出,在中国,"媒介逻辑"始终面临着与"政治逻辑"的互动问题,而并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制度性力量。
2019年07期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1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