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老公館

全球大师访谈

  • 泰瑞·弗卢:国家仍是媒介研究的核心维度——制度比较分析中的新自由主义迷思

    常江;田浩;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澳大利亚著名传播与媒介研究学者泰瑞·弗卢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媒介制度研究的全球维度与国家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自由主义作为一个分析框架和一个历史概念在媒介研究中的使用和滥用问题。通过对弗卢的学术思想和研究实践的分析,本文认为,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基础的分析维度将长期在比较媒介制度研究中占据中心地位,持批判立场的学者在研究实践中应避免将概念简单化的倾向,非欧美国家的媒介与传播学者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提升本土理论的全球能见度。

    2019年12期 4-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评论

  • 全媒体视野下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的创新路径

    朱春阳;

    媒介融合成为当代中国新闻业面临的最大变革,也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动。媒介融合是构建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全媒体传播规定了媒介融合发展现阶段的现实路径。本文基于"四力媒体"与"四全媒体"的价值坐标,在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核心原则下,对当下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状况进行了问题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2019年12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4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平台型媒体、“中央厨房”与深度融合——兼论《赫芬顿邮报》的衰变

    王君超;刘婧婷;

    所谓"平台型媒体",是指兼具媒体属性与互联网平台特征的新兴媒体,内容的专业性与平台的开放性是其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打造理想的平台型媒体是传统媒体向融合媒体转型的必经之路。"理想的平台型媒体"是指那些融合了传统媒体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技术优势的平台型媒体。随着一度被看好的网络原生平台型媒体《赫芬顿邮报》的衰落,平台型媒体能否成为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的路径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质疑。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的探索,则为如何建设生态级的平台型媒体探索出一条解决之道。论文建议"中央厨房"坚持新闻内容上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主流舆论场的优势;提供免费准入的开放性平台,成为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态型平台型媒体;寻求在内容定制、设计制作、版权交易等盈利模式上的突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019年12期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1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利用及反思

    郭小安;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既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也可能成为舆论治理的宝贵资源。现有的舆论引导实践对社会情感多持负面态度,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偏向于消极防控,缺乏把社会情感视为一种治理资源的想象力。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反思情感在舆论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其隐藏功能,并结合现实相关案例,分析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揭示其功能和误区。本文认为,在舆论引导中,我们须树立复杂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处理好情感与理性、引导与监督、秩序与活力的辩证关系,避免二元对立的僵化认知,以此构建新型舆论引导观,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9年12期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4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从爱国到文明:建国70年主流媒体环境话语变迁与共意动员

    李娜;

    话语与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话语能够投放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影响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和信仰,由此构成利益角逐的社会力量。研究选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1949-2019年环境报道1254篇抽样样本为研究对象,以"话语包"和"价值观框架"研究中国在地性环境话语变迁与意义实践路径。主流媒体环境报道存在七种话语框架生产模式:环境卫生框架、国家主权框架、经济争夺框架、制度理性框架、技术治理框架、生存危机框架;框架签署矩阵显示环境话语生产存在变迁性、匹配性和修辞性,爱国、规范、文明构成意义实践系统的"纽结点";通过制造对立认同、价值定位、凝聚共识进行媒介动员。建议主流媒体环境话语传播从劝服到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转变,话语体现环境元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凭借对环境话语的价值定位、合法定性的话语供给和意义建构来共意动员。

    2019年12期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2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核心议题

    鲍静;裘杰;

    延续大众媒体时代的"盲点之争",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劳动之争的核心议题是"受众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这场论争已经发展成为相当复杂的理论辩论。为了更好展现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全貌,论文在厘清此次论争各方观点的基础之上,从"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社交媒体价值来源于受众劳动还是其他"、"受众是被剥削还是文化参与"三个维度梳理和分析"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这一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核心议题。

    2019年12期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传媒与社会

  • 社交媒体与当代中国俗家佛教徒修行——基于一个信众媒介网络的考察

    冯济海;

    社交媒体的勃兴再度推动从"宗教在线"到"在线宗教"的网络修行模式变迁。基于对湖北省一座山林寺院的信众群体的田野研究发现,被广泛运用的微信等社交媒体编织出一个以都市佛教徒为主体的虚拟媒介网络,信众在其中开拓出新的修行方法和观念,使社交媒体成为一种中介化道场。但"在线修行"无法替代现实修行,当信众诉求从超验世界转入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境界提升,媒介网络运转的根本动力源于信众内心对该寺院的归属,以及自身"宗教性"在修行实践中得到反复激发和印证。同时,随着社交媒体依赖成为当代生活的独特表征,由此聚焦目前意蕴驳杂的"修行",指向的不仅是狭义的宗教实践,更映照出部分人群抵御社会现代性症结的逻辑和行动策略。

    2019年12期 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的理论来源及国外研究进展

    刘芳儒;

    随着文化产品、知识和信息在社会中的加速流动,非物质劳动在今天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中,情感劳动作为非物质劳动的主要方面引发了学理上和实践中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情感劳动的理论资源作系统的梳理,对其应用实践也缺乏学术前沿的关照。本文在回溯情感劳动理论来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学者对情感劳动的研究现状。目前,情感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情感劳动的理论来源进行阐释及对该术语的局限性进行批判;其二是对情感劳动应用实践及其社会价值的探讨;其三则是对主体在情感劳动实践中受到的剥削及其抵抗的探索。前两个方面是学者们对情感劳动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国外情感劳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仔细梳理和反思,并对今后情感劳动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期能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2019年12期 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5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1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第四世界”中的“低端”媒介实践——非洲马拉维录像厅的田野考察

    郭建斌;李加方;

    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影视公司到人均GDP位列全球倒数第三的马拉维发行电影,然而考察发现,全球影视作品却广泛存在于马拉维,包括广大农村地区。针对这一现象,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结合"第四世界"、"低端全球化"等理论,对马拉维农村录像厅这一"低端"媒介实践的相关议题展开讨论。文章认为,"第四世界"并未脱离全球体系,而是通过"低端全球化"与全球体系保持密切联系;"低端全球化"是全球媒介流动的有益补充,"第四世界"正是通过"低端全球化"得以接触"廉价"的全球影视"时尚";而身处"第四世界"的底层观众似乎无能力和意愿读取全球影视背后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他(她)们可能再度脱离"全球"。

    2019年12期 8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资讯

  •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评《走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处》

    严云山;

    <正>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如何获取意识形态之门的密钥,是处在这条上升通道中的人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在历经了数百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拷问之后,马克思在其所著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效阐发,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始终响彻在世人的耳畔。即便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人们依旧在躬身自问—意识形态何以可能并成为其自身。知名学者汤荣光在其所著的《走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处》中对此展开探讨,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

    2019年12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研究——评《预测与发现——数据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王洋溢;

    <正>大数据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庞大的数据资源理所当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元素,数据新闻应运而生。由任瑞娟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测与发现—数据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通过跟踪业界数据新闻实践情况,总结归纳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研究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之间的差异,探究数据新闻的新进展,并给数据新闻的实践和教学提出建议。该书认为,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加,手机、微博、电子图书等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

    2019年1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新闻界》杂志

    <正>思想影响传播媒介推动文明180元/年(12期)《新闻界》近年荣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年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四川省新闻二等奖、三等奖2016年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17年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四川新闻奖一等奖

    2019年1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