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数字新闻学·数字时代的记者

  • 数字时代新闻记者的协商民主转型

    虞鑫;苗培壮;

    在数字时代,新闻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基于自由代议民主取向与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分野,成为当代新闻业的两种主要范型。本文(1)运用第二轮世界新闻业研究(2012-2016)数据,建立了包括39个国家的17,926个记者样本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新闻记者的民主取向与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并在国家层面上探讨公众民主感知与互联网发展在其中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公众的民主感知和互联网发展均集中存在对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增强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时代协商参与民主之于自由代议民主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公共性潜力。此外,国有制媒体的新闻记者在互联网语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协商参与民主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政治文化和新闻实践的双重塑造。

    2021年06期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时代,谁是记者:一种分层理解的框架

    徐笛;

    在数字时代,记者的职业边界日益模糊。本文对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记者职业身份展开探讨。本文首先提出,界定谁是记者是事关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新闻业如何分配优先、优待等权利,也事关大众将真实裁定的权力赋予谁。随后,文章阐释了界定记者的三种传统路径:职业路径、地位路径和平等路径。其中前两者将记者看作是既定的工作头衔,无论是职业特征还是雇佣状态都是静态的;而平等路径尽管提供了更包容的解决方案,但又可能得出过于宽泛的界定。本文进而提出,一个标准单一的、确定的记者定义是难以企及的,可以借鉴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第三波理论研究对专家知识体系的解读方法,以一种分层理解的框架来界定记者。在这个层级中,最高层是专业记者,接下来是业余记者,最底层是信息传播者。不同层级传播者对信息秩序的贡献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2021年06期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共产党的角色转型与“建设”隐喻的媒体建构

    吴明华;赵飞格;

    "建设"一词是反映共产党执政历程的核心词汇,研究其在执政时期的意义变迁,对于探讨中国共产党角色转型、丰富当下的执政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49-2020年《人民日报》"七一"社论为分析对象,融合批评隐喻分析和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建设"意义的变迁。研究发现"建设"最常用的四大隐喻是战争、建筑、进程和有机体隐喻。"建设"的"建筑隐喻"意义在改革开放后得以凸显。共产党在转型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

    2021年06期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算法中选择的同化与异化——国外回音室效应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

    刘强;赵茜;

    近年来,算法推荐所带来的用户信息使用方式的变化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成为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目前国内相关实证研究滞后于国外。通过对20年来300多篇回音室相关外文文献的整理发现,回音室的存在性争议在于,互联网算法下受众选择更多地被同化还是被异化的假说前提尚未达成共识。回音室效应是由受众选择性接触、算法过滤强化选择、内容情境、信源环境等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而生成的。而个体心理行为、社会关系和算法类型对回音室的消极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本文认为未来国内研究应该关注回音室假说前提的验证、社会效应的探究、测量工具的开发、系统模型的构建和本土化研究的拓展。

    2021年06期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3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隐私悖论”源于过度自信? 隐私素养的主客观差距对自我表露的影响研究

    强月新;肖迪;

    隐私素养对于用户应对网络隐私风险格外重要,然而,主观自评的隐私素养并不等于客观真实的隐私素养,这种认知偏差被认为是"隐私悖论"现象可能的解释之一。本研究以单选测试评估客观的隐私素养,探索主客观隐私素养的差距对自我表露的影响。404位参与在线问卷调查的大陆用户反馈结果显示,越是高估自身隐私素养,就会越少进行自我表露;相反,越是低估自身隐私素养,就越可能表露个人信息。上述关系中,隐私保护态度和隐私关注构成链式中介路径,承担部分间接作用,但隐私素养的高估或低估仍对自我表露具有外生影响。本研究认为,"过度自信"的确是"隐私悖论"的解释之一,但其作用与经验假设和直觉相反。

    2021年06期 39-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3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传播法与伦理

  • 我国混合型公共关系言论的法律保护与规制——基于美国公共关系司法实践的启示

    杨秀;刘燕;

    美国耐克诉卡斯基案(Nike v. Kasky)首次在司法层面将公共关系言论判定为商业言论并受到中间审查,对商业言论判定标准和公共关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加州耐克诉卡斯基案及其后相关判例的分析,发现各级法院在商业言论主义原则适用公共关系领域存在不同取向,耐克案确立的"有限目的测试"具有局限性,无法很好区分混合型公关言论。因此,基于我国当前公共关系保护和规制现状,文章提出可以借鉴国外"区分公共议题管理与商业事实陈述""公关言论不同目的""公关传播组织与产品促销关系"等混合公关言论判定原则,明确区分议题管理型公关、社会责任报告型公关、涉及公共利益的危机公关、重要商业信息披露型公关等混合型公共关系中的商业言论和非商业言论,并给与不同保护和规制。

    2021年06期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智能时代“深度合成”的技术逻辑与传播生态变革

    赵国宁;

    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新科技浪潮,引发了学者们对技术介入下传播生态变革的深刻讨论。但其负面形象"深度伪造"的广泛传播,不利于公众对"深度合成"技术的正确认知,以及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本文在分析其纯数学技术特征,从科技哲学角度梳理其超真实仿真技术逻辑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深度合成"技术给传播生态带来的巨大变革。"深度合成"技术将人们带进虚拟化生存时代。它加深了算法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参与程度,进一步解放了新闻业者的繁重体力劳动,让更加深刻的新闻选题和更加生动的新闻传播成为可能。在更广泛的传播领域,"深度合成"技术促进了不在场传播细节的进一步还原,虚拟传播场景更具真实感的构建,实现了传播主体由实在个体向非实在个体的拓展。而面对"深度合成"技术潜在的风险,超真实仿真对真与假边界的模糊,以及人们对以往判别真伪方式失灵的恐慌等负面影响,本文从技术内部和社会外部视角提出了几个可能的风险的应对之策。本文认为,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的治理方式,以及通过技术应用场景的合理安排,"深度合成"技术将发挥最大程度的善用。

    2021年06期 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2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新冠疫情下英国与印度的媒介使用与治理解析——沙昆塔拉·巴纳吉(Shakuntala Banaji)教授访谈录

    郭奕谌;张艾晨;

    沙昆塔拉·巴纳吉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政权和人民针对新冠疫情爆发与病毒变种的处理方式与他们业已形成的对待民主的态度如出一辙,在后疫情时代英国与印度将会面临更多悲怆、监视与焦虑。她对儿童媒体使用研究中的技术中心主义提出了批判,认为需要引入全球南方低收入地区的经验才能使得任何关于儿童的媒体议程具有"全球性"。她还对社会性别领域的媒介再现以及阶级不平等在数字新媒体中的再现进行了脉络梳理与深刻阐释。

    2021年06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莱文森调查:元新闻话语交锋与英国报业监管困境

    钱婕;马丁·康伯伊;咸学文;

    2011年11月卡梅伦政府启动的莱文森调查以来,迄今已有9年。以《英国新闻评论》杂志2011年第3期至2019年全年的文章为语料库,可以看到围绕莱文森调查话语交锋背后,元新闻话语是统一和稳定的。通过界定威胁、明晰边界、范式修复的话语策略,莱文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共同表达了反对法定监管的态度,重申了媒体自治的元新闻话语。莱文森方案以失败告终,但监管问题就此搁置。报业对任何形式监管的激烈反抗、政客对媒体的政治怯懦以及自由主义元新闻话语在社会范围内的霸权地位,让英国面临既无法有效自律,又很难让监管更进一步的困局。

    2021年06期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