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宁;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新科技浪潮,引发了学者们对技术介入下传播生态变革的深刻讨论。但其负面形象"深度伪造"的广泛传播,不利于公众对"深度合成"技术的正确认知,以及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本文在分析其纯数学技术特征,从科技哲学角度梳理其超真实仿真技术逻辑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深度合成"技术给传播生态带来的巨大变革。"深度合成"技术将人们带进虚拟化生存时代。它加深了算法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参与程度,进一步解放了新闻业者的繁重体力劳动,让更加深刻的新闻选题和更加生动的新闻传播成为可能。在更广泛的传播领域,"深度合成"技术促进了不在场传播细节的进一步还原,虚拟传播场景更具真实感的构建,实现了传播主体由实在个体向非实在个体的拓展。而面对"深度合成"技术潜在的风险,超真实仿真对真与假边界的模糊,以及人们对以往判别真伪方式失灵的恐慌等负面影响,本文从技术内部和社会外部视角提出了几个可能的风险的应对之策。本文认为,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的治理方式,以及通过技术应用场景的合理安排,"深度合成"技术将发挥最大程度的善用。
2021年06期 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2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