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前沿视点·数字媒体生态反思

  • 新“个人门户”与智能平台:智能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可能走向

    彭兰;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或将促使用户的信息消费向基于人机互动的“个人门户”模式迁移,这种模式有助于为个体提供更高效率的信息收集与加工、整合,但也会使个体处于更加封闭的状态,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系减少。用户向人机互动的个人门户的迁移,会导致互联网平台的新运动,智能平台将成为新一代平台,它们也会不断获得并强化自己的权力,媒体的权力则进一步被侵蚀。用户会在知识生产与应用、艺术创作等动力下形成新的权利与权力流动,但在总体上,机器对人的认知控制权力会不断加大。

    2023年09期 No.366 4-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2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数字媒体与情感极化:表征、成因与对策

    杨洸;邹艳雪;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信息接触和交流沟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数字平台上,社会群体较之传统时代更易于形成极化现象,情感极化已成为当下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与党派极化、群体极化、公众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关系。本文从政治极化溯源,探索情感极化在政治领域以及非政治领域蔓延扩散的表现、原因和后果。个人迫切希望获得群体认同的心理在数字平台上得到了极大发扬,社交媒体平台被动迎合个人形象积极策展的需求,社交媒体主动的界面功能改版激发更多蕴含愤怒情绪的内容传播,因此,基于身份动机的帖子往往会在在线社交网络中获得更高参与度,对内群体的喜爱言论以及对外群体的对立言论在网络中层出不穷,同时后者数量远超于前者数量,导致情感极化愈演愈烈。本文也从群际交流互动视角探索了缓解情感极化的有效方案。

    2023年09期 No.366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1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选择的困境:当代新闻报道实践的价值论反思

    曹培鑫;宋启明;

    新闻价值理论脱胎于工业商品社会并在新闻采编实践中被奉为普适性指导原则。其与当下新闻报道实践之间存在的一些冲突仍缺少学术观照。在中国丰富的新闻传播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本土新闻价值思想传统成为厘清割裂的新闻价值理论与新闻报道实践之罅隙的理论资源之一,是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价值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立足于中国情境,推动中国新闻价值观念与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平等对话,重新凝练适应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理论表述,需要调配本土新闻价值思想资源,也需要审视新闻价值理论在中国新闻学体系中的位置,并反思新闻价值理论应该如何在指导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中保持理论的生命力与当下性。

    2023年09期 No.366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社交媒体可供性视角下社会运动动员机制及其变化

    张志安;杨洋;

    社会运动是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集体表达方式,也是影响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演化发展的关键变量。本文尝试在立足经验案例的基础上引入社交媒体可供性视角,对行动者利用不同传播技术发起社会运动的经验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身份认同、传播资源与动员结构等不同维度,尝试回答“行动者如何利用传播技术影响和改变社会运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传播技术的变迁使得社会运动的身份认同构建由面对面沟通转变为线上多元聚合,传播资源动员由资源调用转变为技术赋能,动员结构生成由人际关系网络转变为线上组织的无形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社交媒体可供性视角下,传播技术对社会运动的影响:根据具体事件的关注而产生的新的集体行动形式“连接性行动”更多出现,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内容丰富了社会运动的传播资源,社交媒体的内容可复制性为社会运动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同时的、多点的跨境社会运动涌现。

    2023年09期 No.366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1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传播与社会

  • 融媒体如何促进中国青年的政治信任?——基于链式双重中介模型的考察

    李晓静;刘祎宁;

    政治融媒体已成为中国青年获取政治信息、形塑政治态度的重要渠道。相较于过往研究,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切入,以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2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N=3011),探讨政治融媒体的使用对中国青年政治信任的影响,并通过链式中介模型考察媒介可信度和国家认同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融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媒介可信度及国家认同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媒介可信度与国家认同在融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中,发挥着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揭示了新兴融媒体对青年政治信任的积极作用机制,对于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我国的政治传播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也在现实层面验证了融媒体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塑造青年人政治信任方面的巨大潜力。

    2023年09期 No.366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1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史

  •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读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王宁;双传学;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023年09期 No.366 58-7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破解算法侵权责任界定的中立性难题——以“算法推荐第一案”为切入点

    邵红红;

    “算法推荐第一案”是我国算法侵权责任界定的代表性案例,法院通过对技术中立原则的阐释,主张采用算法推荐的平台承担帮助侵权责任,但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引发技术中立原则对于算法侵权责任界定的可适用性质疑。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检视“技术中立”概念的正当性并理解算法侵权问题的特殊性所在。技术具有独特的意向结构,在价值上并非中立,“技术中立”是个伪概念。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算法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典型技术,其运行的高度自主性、主体控制的间接性和算法侵权后果的严重性对平台侵权责任的界定提出了特殊要求。因此,算法侵权的责任界定应当摒弃“技术中立”思维,引入“算法向善”理念,回归侵权法过错归责框架,个案中算法平台注意义务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算法平台性质、算法应用场景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等三类因素。

    2023年09期 No.366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1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系赋权:老漂族微信朋友圈的脸面运作研究

    雷思涵;

    老漂族是为照料子孙而迁徙至新城市的老年流动人群。既有研究关注老漂族媒体使用在个体层面的赋能,包括认知协调、技能提升和机会获得,却未充分考虑中国式关系的权力动态及有关脸面运作,由此简化了媒介技术在关系网络层面的赋权。本文基于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结合赋权理论和关系向度理论,聚焦老漂族的微信朋友圈实践,考察社交媒体的技术逻辑如何赋权老漂族的社会交往。研究发现,面向家庭代际关系时,老漂族借助亲密性朋友圈实践协调成员之间的脸面和权力结构,实现缓冲型关系赋权;面向家乡旧友时,老漂族通过朋友圈成为流动经验的分享主体,在重新联结关系的基础上获取面子资源,实现强化型关系赋权;面向城市新邻时,老漂族在朋友圈点赞中完成人情交换,实现拓展型关系赋权。

    2023年09期 No.366 8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1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